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三章【齐大非偶】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但这次齐僖公近距离接触世子忽,感到他有勇有谋,而且温文有礼,举止得体,齐僖公越看越是喜欢,所以又起了联姻的念头,虽然二女儿早已经嫁了出去,可齐国还有很多宗室女子嘛。
不料世子忽还是婉言推辞了。
齐僖公有些尴尬。不过他想了想,还是不愿放弃,等筵席散后,齐僖公就让弟弟夷仲年带上黄金白玉拜访高渠弥,托他问问世子忽究竟是什么意思。
高渠弥于是再向世子忽提起:“如果能够和齐国联姻,世子就有了依靠,岂不是美事一件!”
世子忽说,“之前齐侯曾经提过婚事,那时我没有同意。现在咱们解了齐国的危难,有了一些功劳就同意婚事,别人怎么议论?说咱们郑国乘人之危?”
高渠弥想了想也就没有再劝,但也没有回复夷仲年。偏偏夷仲年这人性情直爽,第二天直接登门就来商量婚事了,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世子忽再次回绝,“未秉父命,私婚有罪。”
夷仲年悻悻地回去复命了。
齐僖公一听也不高兴了,本来这次击退北戎是加深郑齐两国关系的大好机会,结果一厢情愿的齐僖公和一口回绝的世子忽因为婚姻之事闹得不欢而散。
世子忽辞婚的故事多为后人所褒扬,也常用来嘲讽那些攀龙附凤之人。但联姻是世家子弟巩固自身地位的一种手段,古今中外皆是如此,许多时候,地位是否坐得稳,妻族的力量不容小觑,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后来世子忽在政治倾轧中屡屡失势,直到被杀,除了个人性格原因外,恐怕还与外戚力量过于薄弱有关。世子忽不会想到自己最终要为此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更不会想到因为自己的辞婚行为竟会在未来导致几大诸侯国陷入混乱,数位国君身首异处。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世子忽,“齐大非偶”固然是个理由,但他辞婚恐怕另有原因,比如他听到了什么风声。
世子忽回国后将这些事情一五一十地禀告了郑庄公。庄公非常惋惜,他让世子忽领兵救援齐国,也是希望借此能和齐国结上姻亲,不过郑庄公还是了安慰儿子几句。倒是祭足一直怪罪高渠弥,“国君的儿子众多,其中不乏胸怀异志的,像齐国这样的大国,高攀还来不及呢,世子怎么给推辞了?你跟在身边,怎么也不劝劝?”高渠弥连说怎么没有劝,问题世子不听呀!祭足惋惜不已,连连摇头。
其实此时高渠弥已经跟世子忽有了嫌隙。当初高渠弥想争取卿的位置,却遭到了世子忽反对,原因是他与郑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亹关系密切,历来公子与重臣交往过盛是图谋不轨的征兆。郑庄公听到世子忽诉述缘由后还因此旁敲侧击警告了高渠弥,但是他最终还是重用了高渠弥,因为高渠弥确实是个人才。从后来的发展来看,这是郑庄公一生中少有的错误决定,正是这个错误的决定为郑国埋下了一个安全隐患。
~~郑庄公去世了~~
病榻上,郑庄公陷入了追忆之中,他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和弟弟一起玩耍的情形,想起了母亲的厉声呵斥和最后的眼泪,想起了父亲带他去洛邑路上的谆谆教诲,一切就像昨天发生的,时间可过得真快。
祭足进来了,郑庄公的思绪拉了回来。他示意祭足坐下:“寡人有十一个儿子,除了世子之外,子突、子亹、子仪都有贵人之相,特别是子突,才智过人,又在这三个孩子之上,但这三人都没有善终之相,所以我想把大位传给子突,你看如何?”
祭足赶忙跪下:“世子一直位居储君,而且屡次立下大功,郑国人人敬仰,国君要废嫡立庶,臣不敢奉命!”
郑庄公沉默了,子忽确实不如子突刚强,但他并无过错,而且他抗击北戎,在诸侯中早已经威名远扬,怎能轻易废除?何况祭足也极力保他。许久,郑庄公叹口气道:“那就把子突逐到宋国吧!”
祭足拜服倒领命。
祭足走后,郑庄公又叹道:“只怕郑国从此多事矣!”庄公知道子突的性格,他不会善罢甘休。但无论哪个儿子继位,都需要老臣的辅佐,祭足不愿扶立的人,即使得以传位,也难以长久。
老友祭足,我把身后之事托付于你,你可不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