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三章【齐大非偶】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让我失望啊!
几天后,郑庄公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郑庄公在位四十二年,辉煌一生。他南建栎地,东筑启封,他与周王室、宋国、陈国、许国、卫国、息国、北戎、南燕、戴国数度交锋,均是大获全胜,终其一生,从未有过败绩。他精于权谋,善于外交,纵横捭阖于中原,就连东方大国齐国都愿跟随他东征西讨,郑庄公以一个中型国家实力书写出大国风采,俨然是春秋初期霸主,以至于有“天下诸侯,莫非郑党”之说
郑庄公是正统的姬姓子孙,然而却是春秋政治舞台上最先反抗礼教的人物之一,无论是作为儿子还是臣子,郑庄公都不符合儒家为子当孝、为臣尽忠的思想。他是桀骜不驯的,又是隐忍坚毅的,他不屑于礼教束缚,然而却又不得不归附于礼教,或者他本是一个极度的实用主义者,尊礼还是反抗,只是根据而现实做出的选择而已。他立足于郑国国君本职,又充分利用周朝卿士的身份,凭借着自己的智谋以及权术,发展壮大郑国,也推动着整个东周的政治社会趋势。
毛主席对于历史上很多的帝王将相有过独到的见解及评价,声名显赫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只被他一句“略输文采,稍逊风*”轻轻带过,但是主席对于郑庄公却有着极高的评价,说他“是很厉害的人物”,“在国内和国际斗争中都很懂得策略”。
然而,到了郑庄公晚年,郑国战略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与王室关系的恶化,实际上使得郑国丧失了道义的制高点,影响了郑国的政治空间。而且,随着东方齐国、西方秦国、南方楚国、北方晋国四个地处边缘的国家陆续整合完毕各自的区域势力,强势崛起并且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原,郑国将光芒褪尽,笼罩在四大强国的阴影之中。尤其是南楚北晋两强开始争霸天下,处在中间的郑国沦为了缓冲地带,晋楚两国互相交兵示威,骄傲的郑国开始了它夹缝中求生的苦难生涯。郑庄公的担心变成了现实,“郑国从此多事矣!”
而郑国诸子争位、内乱不止更加剧了这一状
春秋中期地图,许多小国没有标注,被简化了,但可以看出郑国的位置正处在晋楚两国中间。随着齐秦晋楚的崛起,郑国这种中原之中的地缘红利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夹缝求生的痛苦。
~~洗牌~~
郑庄公去世后,群臣辅佐世子忽即位,是为郑昭公。
郑昭公即位后,派遣大夫们出使列国,他特将祭足派往宋国,一是加深与宋国的友好关系,巩固既得利益,二是因为宋国居住着他那暗藏野心的弟弟公子突,他要祭足去探明公子突的现况。
郑昭公不会想到,他这一招竟然弄巧成拙,正中宋国下怀。
公子突的母亲是宋国女子,出自雍氏,而雍氏是宋国的名门大族,居官者甚多,很受宋人尊敬,国君宋庄公对于雍氏一族也非常器重。当公子突被逐到宋国后,不甘于人后的他曾多次跟舅舅们暗示自己的远大志向,雍氏一族自然是非常支持他,就求宋庄公出手相助。
宋庄公还是公子冯的时候,曾经得到过郑国的一再庇护,按说宋庄公应该知恩图报,为了郑国安定打消雍氏一族的想法,但是宋庄公可不这么想,他是宋国国君,当然要为宋国利益计较,郑庄公懂得扶植代理人,宋庄公也懂得扶植代理人,所以他不仅没有阻止,反而兴冲冲地将太宰华督叫过来一起参谋,而华督可是策划这类事情的著名高手。
祭足来了,宋国用了一种特殊的礼节接见了他—全副武装的甲士一拥而上将他绑起来。
祭足喊道:“外臣身犯何罪?竟遭贵国扣押!”
宋庄公笑着说:“特请大夫去军府商议大事!”于是祭足被带到军府之内。
傍晚时分,华督来到了军府,带着好酒,说是给祭足压惊。
祭足冷冷地说:“在下出使贵国只为修两国之盟好,不知道是犯了什么过错,贵国要这样对我?是我这个使者不称职么?”
“哪有的事?”华督笑着说,“贵国的公子突被遣送到敝国,寡君看他是在可怜,有心想帮一帮他!”
祭足听了这话心里一颤,最担心的事情还是要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