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三章【齐大非偶】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这时忽然闪出几个人,抄起梅花鹿就往山谷跑去。陈佗大怒,带领随从驾车追赶,眼看就要追上,忽然山谷中又跳出许多人,七手八脚把陈佗拉下车来,绑了起来。为首的一个人正是蔡季,他大声喊道:“我是蔡候的弟弟,奉国君命令诛杀陈国叛逆佗,其他人等盖不追究!”
陈佗的随从一听都跪倒在地,不敢吭声。
蔡季对这些人说:“贵国先君之子跃是我蔡候外甥,立他为陈国国君,众位意下如何?”
这种情况下还有谁敢说个不字,这些人不仅齐声说好,还纷纷表示愿意为蔡季做向导。
蔡季于是杀死陈佗,并将他的脑袋悬挂在车上,驱车进入陈国。陈人看到陈佗被枭首,反而拍手称快,夹道欢迎。蔡季将陈佗的脑袋送到陈桓公庙前祭奠,并立外甥公子跃为陈国国君,即陈厉公。
~~齐大非偶~~
公元前706年,北戎大举入侵齐国。
齐僖公一边组织战斗,一边派人到郑、鲁、卫三国借兵,齐僖公尤其希望郑庄公施以援手,因为郑国军力强劲,而且曾经与北戎有过交战,并取得大胜。
“春秋无义战”,这是孟子对于春秋战争的定义,因为诸侯争霸皆为利益,所以“无义战”。但是,笔者认为春秋是有义战的:有为了道义的义战,有反抗侵略的义战,还有守护文明的攘夷之战。今天的我们生活在民族大团结的时代,各民族亲如一家,但在彼时,华夷有辨,游离于中原文明之外的少数民族时刻威胁着华夏民族的生存生活。好在一代代中原诸侯在致力于争霸战之外,丝毫没有放弃攘夷战争的推进,用热血担当守护了华夏文明。
公元前714年,北戎入侵郑国,来势汹汹。
郑国是战车部队,战车冲击力强,利于结阵,但是进退不能自如,而北戎军队主要是步兵,性情彪悍,机动性很强。郑庄公担心在战斗中,战车与战车之间容易被北戎步兵穿插分割,陷入各自为战的不利情形,就请大夫们各抒己见。
公子突献计:北戎人虽然悍勇,但是他们轻率不肃整,贪婪不团结,配合不默契,打赢了不懂得谦让,打败了各不相救。所以只要派出一些士兵与他们接触后,就假装溃败,戎人就会为了争功夺利而疾进追击。如果再事先设下三道埋伏,待戎人进入埋伏圈之后,三路伏兵一起杀出,就能将他们截成数段,各个歼灭。
郑庄公于是采纳了公子突的策略,故意示弱诱敌深入。北戎先锋部队果然上当,一头撞进埋伏圈,被郑军全数歼灭。北戎的后续部队得悉消息,不敢恋战,转身就跑。郑军又从后面追抄上去,杀得他们落花流水。
蛮夷戎狄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共同敌人,这次痛击北戎让郑国在诸侯中的声望扶摇直上。
这次郑庄公接到齐国救援,也决不含糊,对抗外敌是中原诸侯责任所在,郑庄公派遣世子忽和高渠弥率军前往齐国。世子忽与齐僖公及诸侯援军会面后,凭着与北戎交手的经验,勇猛出击,俘虏北戎大良、少良两名首领,斩杀北戎甲士三百人,大获全胜。
齐僖公大喜,大摆筵席招待世子忽。
酒喝到一半,齐僖公忽然提到要将宗室之女嫁给世子忽。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多年前齐僖公和郑庄公会面,就曾经向郑庄公询问世子忽订婚没有?当时齐僖公委婉地表示自己的二女儿“颇有才慧”。郑庄公唯唯称谢,郑国地处中央,是四战之地,结好盟国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关系的最佳选择,而东方大国齐国正是优中之优。
郑庄公回国后跟世子忽说起,没想到世子竟不愿意,说是“人人都有合适的配偶,齐国强大,不是合适的配偶(齐大非偶)。”
郑庄公说如果与齐国联姻,日后继承君位你就有了依仗,何况是人家主动提的,为何要推辞呢?
世子忽答道大丈夫志在自立,岂能仰仗于婚姻。
郑庄公很是惋惜,但他是个开明的家长,儿子不同意,他也没有勉
当时齐僖公只是考虑到与郑国联姻可以互利互惠,得知世子忽不愿意,也就没有再提,毕竟女儿还小。后来,世子忽迎娶了陈国女子,齐僖公的二女儿也成了鲁桓公夫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