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四章【多行不义】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祭足,姬姓,祭氏,名足,字仲,其氏就是因为封邑而得。当初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管叔鲜被诛杀,管国被撤消,但是这一带又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不能无人执守,因此周公就把自己的第五个儿子分封到了黄河南岸的祭地(大约在今天河南郑州金水区祭城镇)建立国家,其后人就以此为氏。到了春秋初期,郑国灭掉祭国,把祭城赐给了大夫做封邑,这名大夫就是祭足,祭足的子孙也以此为氏,称祭氏。到了南北朝时期,有一部分祭姓族人认为“祭”字跟祭祀关联,不吉利,就弃之不用,转而采用了与之同音的“訾”字为姓氏,“訾”有资财之意,表示富有和充
祭足拜见郑庄公后再次提出反对将京城封给公子段:“凡是封邑,城墙超过三百丈,就是国家的危害,所以先君规定,封邑大的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京城跟都城规模几乎一样,非法制所许,怎能随意地分封?”他还暗示郑庄公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郑庄公说:“母亲想要这样,做儿子的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
祭足有点急了:“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还是得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若不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郑庄公沉默片刻,忽然淡淡地说道。
多行不义之事,必定自寻灭亡,您且等着瞧吧!“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就是郑庄公发明的,那年他才十五岁。
祭足内心一颤,明白了,原来国君心如明镜,原来国君早有安排。段并未叛乱,如果此时制裁他,姜氏必然阻扰,外人也会说国君不孝不友,现在放任段胡作非为,让姜氏肆无忌惮,正是为了给他们造反的机会,到那时罪名坐实,谁会议论?谁敢议论?就是姜氏也无话可说。郑庄公的声音很平静,可是这短短一句话让祭足不敢直视他,祭足赶忙堆起笑意,躬身施礼告退。
公子段要出发了,跟母亲辞行。申姜把其他人都支了出去,单独给儿子上政治课,说你哥这人不顾念兄弟之情,对你刻薄得很,别看他把你封到京城,那是我几次三番求来的,他心里是不高兴的。她还嘱托公子段到京城后,一定要把自己的队伍拉起来,时机成熟就领兵进攻国都。“等你做了国君,我死而无憾!”临别时申姜拉着公子段的手说。
公子段带着母亲的殷切期望入驻京城,从此后,郑国人改口称之为京城太叔。开府不久,西鄙北鄙之宰(也就是地方官)都来拜会,公子段直接跟二宰说:“两位掌管的地方都是我的封土,从今后你们就把赋税直接交我这里,兵马也要归我调遣!”两个地方官都是一愣,再想想段是什么人,那是夫人的爱子,现在又占据了京城,未来有可能得君位的,这么一来就想通了,忙点头不已。于是这俩地方的士卒都被段编入自己的军册。
又过了一段时间,段又以打猎为由,袭击了鄢和廪(lin)延,两地的守臣狼狈逃回了国都,把这事上奏了郑庄公。
廪延在今天的河南延津县北,是郑国的东北门户,公子段占据这里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可郑庄公听完汇报只是牵着嘴角笑了一下。
难道郑国真得要一分为二?上卿公子吕坐不住了,他跟郑庄公直言:“国无二君!国君要怎么解决,如果准备把位置让给他,臣这就投奔他去。如果没这打算,那就诛杀他,不要让国人生出二心!”
郑庄公说:“段又没有造反,寡人怎能动武?”
公子吕急了,“这还不算造反,两城被收编,两城被强占,先君的土地怎能一再割让!”
郑庄公摇头,“段是夫人的爱子,是我的亲兄弟,我宁肯失地也不愿伤了兄弟之情,让夫人难过!”
“臣不是害怕失地,臣是害怕失国!现在人心惶惶,多少人看到段势力坐大都生出二心了,国君能容他,他未必容国君!”公子吕大声道:“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你打算怎么办?你如果打算把国家交给他,那么臣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诛杀他,不要使国人产生疑虑!”
郑庄公淡淡道:“不用诛杀他,他自己就会遭到灾祸的!”
这是什么话,公子吕闷闷不已出了宫门,正遇到祭足,他对祭足抱怨,“国君这是以私废公,我真为郑国的未来担忧啊!”
祭足笑了:“国君可不是那样的人,坐视不管不是他的风格,只不过大庭广众之下,他不便明言罢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