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四章【多行不义】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公子吕一愣,什么意思?
“国君早有计划,只不过不想让外人知道而已。”祭足接着说:“您不是想知道他究竟有何打算么,为什么不私下里问他?他瞒外人,却不会瞒你这自家人!”
公子吕确实是自家人,他是郑国上卿,还是郑武公的亲弟弟,是郑庄公和段的亲叔叔。也正因为如此,他对段的行为深感担忧,对庄公的态度感到焦躁不安,因为他不愿看到父亲兄长辛苦经营的郑国分裂衰败。
私下的会见终于让公子吕释然了,郑庄公向叔叔表明他绝不会让郑国分裂,更不会让段谋得大位,之所以一直隐忍是因为关系着母亲。
公子吕劝道:“当年武庚叛乱,周公诛杀管叔,流放蔡叔,把霍叔贬为庶人,这才维护了大周江山。该是行动的时候了,段的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国人的拥护。”
“对君主不忠义,对兄长不亲近,他占得土地虽然扩大,也终究会垮台的(不义,不暱,厚将崩)!”郑庄公眼神中陡现杀机。
明白了,终于明白了,公子吕总是明白了郑庄公的计划,也明白了当年兄长为什么坚持把寤生立为世子,恐怕不仅仅只是因为长幼有序!他在表现自己的“仁慈”和“忍让”,他在彰显段的不忠和不义,纵容段的恶行。他在等机会。
郑庄公在等,公子段也在等,这一等就是许多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终于要上洛邑了,他不去履职有些时日了,申姜也等了好多年了。
听到这个消息,申姜大喜,“段有福为君矣!”一封密信自宫中送出,送往京城。
不过信使刚出宫门就被人截了下来,密信被送到了郑庄公的手中,信中申姜约公子段五月起兵攻入国都。
送信的人被控制了起来,信被重新密封好,由郑庄公的亲信送到了公子段的面前。几天后,段的回书被带回来,信中写道定于五月初五,请申姜于城中树起白旗,约为接应信号。
郑庄公阴沉着脸把信收了起来:“段的招供在此,看夫人怎么庇护他!”
公子段接到密信后就开始了行动,他修缮城墙,储备粮草,补给武器,召集士卒,并让儿子公孙滑带上厚礼到卫国借兵,他本人则率领京城及东西鄙的军队浩浩荡荡出发。他一路宣扬是受了郑庄公托付,前往首都监国。
公子段不知道,就在公孙滑前往卫国的同时,有一股商队进入了京城。公子段更不会想到他刚出城,京城就发生了大火,是那些商人干的,当然此时商人们已经卸下了伪装,换上了郑军军服。
京城外,公子吕早已准备妥当,他的背后是二百乘战车。
看到火光,郑军直冲大门杀了过去,大门应声而开。
京城,公子段的大本营,就有这样轻而易举落入了公子吕的囊中,公子吕随即在京城中列数公子段的种种罪状及忘恩负义之举。我们有理由相信郑庄公早就给京城的官员做过策反工作,以至于他们见到公子吕后立马投降,或者他们根本就一直臣服于郑庄公。
此时公子段还没走多远,听到消息的他慌了神,他急忙带领军队回援京城,他在城外驻扎,准备重新夺取阵地。
然而此时士兵们已经开始逃跑,他们有不少人接到了城中发来的家书,家人在呼唤他们:回家吧,不要为段这个忘恩负义的人作战!
兵溃如山倒,士兵们很快逃散了一大半。
没想到这场战争竟会以这种方式结束,甚至根本没有真正开始。公子段知道人心已变,攻城是无望了,于是他带领余下的士兵前往鄢邑,打算在那里重新拉起队伍。
还未到鄢邑,前方就传来消息,郑庄公已经在鄢邑驻扎。
明白了,原来一切都在兄长掌控之中!
万念俱灰的公子段逃到了一个叫做共城的小城。共城在今天河南辉县境内,属于卫国的境地,从此后,他委身于此,再也没能回到郑国,因此公子段在史书中就有了一个称呼——共叔段。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郑庄公在民众的欢迎呼声中威风凛凛地进入京城,他是这场争斗中的胜利者,胜得毫无悬念。
可是在收拾公子段的行装时,郑庄公又看到了那封母亲写的密信。母亲的所作所为又浮现在眼前,郑庄公愤怒了,他气冲冲地把这封密信还有公子段的回书装在一起,叫人火速送回国都交给祭足,让他呈于申姜。
他还给祭足下令,把申姜送到颍地(今天河南襄城县境内)居住,末了还撂下一句狠话:“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人们打井至深时水呈黄色,而人死之后埋于地下,所以古人认为黄泉是人死之后居住的世界,不及黄泉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