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南柯记1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贺先生2 上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可是照你这么说来,你们的专业性质这么强,一般想要进入岂不是很难?”

  “不难。”龙浩渺说:“考古主要面对的是文物,但文物实际上只是一种延伸,真正重要的是人。”

  “怎么讲?”贺先生问

  “不论文学、诗词、医药、建筑、雕塑、桥梁、甚至武术,它们都是历史的侧立面,同时也是切入点,你只要掌握到其中一点,就能迅速切入我们国家悠久且富有画意的东方之道。”龙浩渺说,“而我们只要稍微深入,就很容易发现,千百年前人们所困惑的东西,其实和今天的一模一样。”

  “那考古对你来说是什么?”

  “是科学。”龙浩渺说

  “你们都研究过什么了?”贺先生问

  “我们大二在敦煌实习过,之后做过一年敦煌的专题研究。未来我和龙柯会计划分工,我着重研究古建,龙柯专攻园林。”龙浩渺说,“我的计划是,先用一年钻研《营造法式》。虽然建筑学并非我所长,从实践方面来讲欠缺非常大,但我相信一旦钻研进去,未来对我的专业会有成倍的裨益。”

  “可是这些东西这么偏,你们这么小的年纪,是怎么耐得下心去学习的?”贺先生问

  龙浩渺听罢,不由会心一笑,“其实当初我们在选定考古系时,万安爷就告诉过我们一句曾文正的话,叫作:‘但行耕耘,莫问收获’。从小在我们家,想做什么都是被允许的,不过做了就得坚持,这是规矩,而我们打小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也没觉得多难受。”

  贺先生点头认同。

  龙浩渺接着说,“其实我们这个时代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又有许多像梁思成这样的前辈指引,所以相对而言,我们要做什么都是比较容易的,只要能耐得下性子静得下心。”

  贺先生对此很赞同。两人就这样不紧不慢的交谈着,贺先生所问,龙浩渺几乎知无不言。贺先生耐心倾听,也适时为他斟茶饮用解渴,龙浩渺有时讲得很多,牵涉也比较广,观点也很深入,但贺先生对此不仅都能理解,还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这些见解都很独到,一些甚至是龙浩渺至今尚未领悟过的,因此,对谈起来对龙浩渺启发不可谓不大。

  “对了,你会断代吗?”贺先生忽然想起来什么,便在桌子上几本书翻动起来,最后,从一本《文心雕龙》下找出一个小东西来,递给了龙浩渺。

  龙浩渺接过来一看,是一只金镶玉的小鸬鹚,观其神态惟妙惟肖,手法简直巧夺天工,精湛细腻之外,握在手中更是恰到好处。这样高品质的东西,即使放在古代,也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绝对是上层阶级消遣时的随身把玩之物。

  龙浩渺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个金鸬鹚,心里默默揣度着,虽然隋唐是古代雕刻史上的巅峰,但此鸬鹚背上的玉质已退化成石,颜色几近土黄色,只怕年代还会更早。不过,龙浩渺此阶段对各朝代的雕刻技法并不是很熟悉,而鸬鹚上面又无半点文字信息,于是,只估摸着说了句:“像汉晋那段时期的。”

  贺先生听完浅然一笑,“不错,是西汉的。”

  龙浩渺虽然对这个金鸬鹚十分好奇,但自知说话做事不可像上次那般莽撞冒失。所以,即便他特别喜欢这个金鸬鹚,但也并未将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只捎带看了一眼后,便将它轻轻放回了石桌上,转而问道:

  “您也进拍卖场的吗?”

  “怎么,不像吗?”贺先生笑问

  “不太像。”龙浩渺说

  贺先生笑笑,随即解释说,“我是不去的,一般都是阿幼去,我这发小,天南地北的跑惯了,如今我大多数的书都是他带回来的。”

  “现在古书都靠拍卖了吗?”龙浩渺问

  “嗯。以前主要是古籍书店或者私下收购,现在好书基本都上拍卖场了。”贺先生说

  “有点儿怪怪的。”话虽如此,但龙浩渺知道这也是大势所趋,毕竟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