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九章【小国无世家】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宁戚只身入宋国,凭着雄辩之才说服宋桓公,使宋国重新回到齐国的麾下,令齐国朝野对他刮目相看。再加上他独特地自我推荐方式,使人很容易认为他只是一个“耍嘴皮子”的人,甚至是一个不踏实的人。
其实错了。
大错特错!
首先,虽然宁戚的口才了得,但他的专长却是农业,在这一点上就连通才管仲都自愧不如。在随后的日子里,宁戚被任命为大司农,掌管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奖励垦荒,发展渔业,专长得到尽情发挥。宁戚就任后不到一个月,就办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就是修正了管仲的一部分相地衰征政策,其后的事实也证明了宁戚在这一方面确实超越了管仲,是实实在在的顶级专家,另一件就是严惩了伯氏一族的抗税行为,使相地衰征政策得以顺利推行。
而且宁戚对牛情有独钟,他在齐国大力发展养牛业,推广牛耕技术,宁戚又充分利用齐国冶铁业发达的优势,大力推广使用铁犁,从此后齐国快步进入铁犁牛耕的时代。另外宁戚著有《相牛经》一卷,记载了相牛的要领,比如“眼圆且大,眼白与瞳仁相通,脖长脚大股阔毛短者为佳”,《相牛经》也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畜牧专著。
第二,宁戚是个很朴实的人,与管仲的享乐奢侈相比,宁戚的生活简直可以称为粗陋,他谢绝了齐桓公为他修建的豪华府邸,甘愿栖身简陋的茅屋,甚至亲自下地,带领农人耕作,因此深受民众的爱戴。而每次齐桓公和管仲率兵南征北伐,宁戚都会留守临淄,全权处理国家大事。他也总能把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解除齐桓公的后顾之忧。
正因为此,管仲一直视宁戚为自己的接班人,然而宁戚却壮年去世,殁于管仲之前。消息传来,管仲就像塌了半边天,痛惜得近乎恍惚,“惜哉乎,宁戚也”,管仲不停地让爱妾婧为他弹奏《浩浩乎白水》,追忆宁戚的点点滴滴。
因为一度分管齐国东部地区的政务工作,且长期在胶水一带主持开垦荒地,发展农耕,宁戚去世后被安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境内马戈庄镇),其墓至今依然可见。
~~妖由人兴~~
也就在齐桓公伐宋这一年,流亡十七年的郑厉公领兵突袭大陵,俘虏了驻扎在这里的大夫傅瑕。
看着整整抗拒自己十七年的对手,郑厉公怒气冲冲,他下令杀掉傅瑕。
“难道您不想回到国都吗?”傅瑕大喊道。
郑厉公心头一动.
傅瑕接着说:“您如果赦我不死,我愿助您重登君位!”
郑厉公于是扣押傅瑕一家老小,只放傅瑕一人潜入新郑。看着傅瑕远去的背影,郑厉公长长舒了一口气,整整十七年,终于等到翻身的时候了!
两年前,公元前682年,郑国政坛发生了变化,有“春秋第一权臣”之称的祭足死了。祭足活跃在政坛长达六十年,在郑庄公四十三年的执政期间,祭足始终以第一谋士的身份为庄公出谋划策,为郑国发展尽心竭力,这也正是庄公厉害之处,聪明如祭足、贪狠如高渠弥无不对其俯首帖耳。而郑庄公去世后,祭足分别四次扶持不同的君主,把持郑国朝政近二十年,“春秋第一权臣”实至名归。也正因此,历代史家对他评论不一,然而无论其操守如何,有一点是没有异议的,他绝对是顶级的聪明之人、老辣的政治高手,这也正是郑厉公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如今,祭足终于死了,郑厉公的机会到了。
傅瑕潜回新郑后,先找到大夫叔詹,因为叔詹是郑厉公的儿子,当年郑昭公遇害后叔詹曾经提议重新迎回厉公,结果被祭足直接一票否决了,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第一权臣呢!不过现在的叔詹已经今非昔比,经过十几年的磨砺,尤其祭足死后,叔詹在郑国政坛上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凭着叔詹的支持,傅瑕杀死了郑子婴。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赢得新主子的欢心,傅瑕又进入后宫,杀死子婴的两个儿子,迎回郑厉公。
人们常说叛徒比敌人更可怕,盖因如此。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