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鞅掌天下卫鞅秦孝公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法以爱民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又是一个新的早晨,卫鞅从睡梦中醒来,更衣洗漱,好好将自己的房间整理了一番,然后就坐了下来。

他并不知道有人盯上了他,也并不知道昨夜赵良为了自己与秦国的权臣吵了起来,他只是平静的对着面前的竹简——那卷他曾揣在怀里,进谏秦公都不曾离身的竹简——摊开它。

大道三千,记于书卷者不知几多,自然无法尽数带在身边。卫鞅在魏国挑挑拣拣,好不容易才将自己需要的各国法律、所需典籍整成了一个箱子带到秦国来,而他随身携带的这一卷,又和其他书籍不一样。

这是他的手记,通篇只有三百多个字,精简到不可再精简。粗粗的看上去,只是一卷杂句集锦而已,可这些杂句,凝聚了他在魏国给魏相公叔痤做中庶子十年的心血,上可治国下可安邦——换而言之,他认为国家命运,这三百字足以改变。

所以他才将它想象成一柄黑色的利剑。就算这卷竹简满满全都是荒唐言,将它扔出去还能打人不是?

公叔痤看过卫鞅这卷手记,他认为卫鞅有大才,这卷中的杀伐果断一定是可以帮助当时已经是战国霸主的魏国变得更强大的奇妙智谋。所以他曾向当时的魏侯举荐卫鞅。惜乎魏侯不识才,直到公叔痤死也不肯好好听听公叔痤对这样一个小小中庶子的谏言。

“如果君侯不能用卫鞅,那就请君侯杀掉他!不能让其他国家的人用他!”

当时公叔痤躺在病榻上,已经快要老死了,可他还恳切的向魏侯进着谏言。

他已经将脑袋里能想到的好词儿尽数用光了,将卫鞅从里到外夸了一个遍,将卫鞅的思想吹的飞上了天。

可是魏侯不为所动——或者说,根本没听他的话儿。

公叔痤只能使出最后的办法了。他还手中紧紧握着那卷手记,向前伸着,还想给魏侯好好看一看,让他看看卫鞅的才华横溢,让他看一看卫鞅如果去魏对魏国的威胁到底有多大。

可惜魏侯是不会看了,他看着公叔痤古怪的动作,摸了摸后脑勺,奇怪的问:

“卫鞅,谁?我为什么要杀他?”

对啊,在魏国,卫鞅是谁呢?只是个小小中庶子而已,连被杀的资格也没有——杀你都是看得起你。

于是卫鞅离开了魏国,来到秦国向秦公上谏。手记上面似乎还有公叔痤握过的淡淡指印,卫鞅看到它,就像闻到了公叔痤的熟悉味道。

可他想要看的不是公叔痤,更不是公叔痤的指印,而是这卷手记里记录过的重要东西。

他摊开手记,第一句就是这样的话: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

这里说的是治国的三个要素——一是国家的法度,二是国家的信用,三是君主的权力,三者缺一不可,只要其中一个要素坍塌,国家必乱。

这是卫鞅的法家言论中极其重要的一条,换在平时卫鞅一定会因这一条生发出大量的联想,迅速构造一篇新的谏言。

可是现在他需要确认的内容,与这条东西并没有关系。

他如果要向秦孝公证明他的这个法在秦国是可行的,就不能拘泥于一条已经被他说烂的陈旧思想,他要在这卷手记中间,找到新的、可以说服秦公的东西,如果找不见,他还是不能说服秦孝公,他便只能灰溜溜的走出秦国,再不回头。

可这之中只有那三百多字,根本无需卫鞅再翻阅,他早就将这一切铭记在心,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