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长河魂卢作孚蒙淑仪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已是岁末,寒风料峭,重庆北碚的缙云山上依然是层层墨绿。苍松翠柏林立,山花野草丛生,不时可见无刺冠梨、缙云琼楠、伯乐树、猴欢喜、飞蛾树、红豆、银杏等珍稀植物,还可见世间罕见的上亿年的“水杉”。

真可谓生机盎然,满山皆宝!

卢作孚、何北衡一行陪了太虚法师登山考察缙云寺。骑马走了一程后,兴致盎然的太虚法师坚持要下马步行。大家就沿了山路走,走得浑身冒汗。

太虚法师是受四川佛教会邀请去成都访问的,回程路过重庆,刘湘在杨柳街招待所设宴款待,说是拟派四川的汉僧人入藏留学。太虚法师就建议刘湘在四川办一所藏文学院。刘湘应承,商定学院名称为“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任命何北衡为建院筹备主任。何北衡就建议把学院设在经卢作孚组织建设得很有秩序的北碚,具体选址于缙云寺。

“这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这九峰之中玉尖峰最高,海拔有1 050米。”卢作孚边走边介绍,手指前方,“法师你看,那云雾中的山头便是有名的狮子峰。”

太虚法师瞄眼看去:“这峰好生险峻!”

临近缙云寺时,但见古柏参天、寿岩高耸、氤氲霭气,有如虚幻仙境。

“这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多次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卢作孚说,“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寺内还存放有宋太宗诵读过的24部梵经。”

太虚法师笑道:“不想作孚对我佛教还了解甚深。”

卢作孚笑道:“太师要来我缙云办学,我也是临时抱佛脚从书本上看来的。”

一行人说笑着来到缙云寺。寺外石照壁上有六朝文物的“猪化龙”浮雕,还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说是梁或是北周的作品。而今战乱不止,整个寺庙已是十分破败。

“阿弥陀佛。”太虚法师念念有词,“这寺虽破败,却精气尤存,是个办学的好地方!”

刘湘已经应承,财政算是有望;太虚法师一眼看中,佛法自可相传。卢作孚与何北衡都心喜。何北衡就叫了跟班在石桌上摆开捎来的素食,大家就在这山庙前午餐。

“蜀冈势与蜀山通/龙虎盘挐上紫空/小语还忧惊太一/高堂元自在天中……”饭毕,太虚法师起身巡观,渡步吟诗。

“少师杨柳无遗迹/承旨歌谣有旧风/斜日芜城易兴感/忘怀犹喜故人同。”卢作孚接颂。

太虚法师住步:“啊,作孚对这首吟诵缙云寺的诗也好熟悉!”

卢作孚笑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是宋朝晁补之的诗词。”

“对,正是。”太虚法师说,“作孚,我参观了北碚,可真是乡村建设的奇迹;又乘坐了你们民生公司的轮船,服务上乘。你确实是名不虚传,是个有思想有能力的人。不想,文武皆备的你学识也如此渊博。”

何北衡笑道:“他这个人,干啥子像啥子,都干出了明堂。嗨,他就不是个凡人。”

一行人步行下山,山道蜿蜒,草木夹持。卢作孚心情大好,汉藏教理院的选址确定在他管理的北碚,自己从事的船运业也在步步发展。

今年8月26日,从东北考察回来的他乘坐“民用”轮回到家乡合川时,民生公司员工和母校瑞山学堂的师生们为他举行欢迎会。他激动不已、感慨万千,在会上介绍了东北之行的观感:“勤与简是我国人之特长,外人是不能与我们竞争的。但是,外国的商业、科学进步很迅速,而中华民国还是一塌糊涂,与他们相比真有天壤之别。日本人在我东北用心经营。最可惊的是把一种岩石来提取柴油,以备他日军用;用大豆榨油,余剩的豆饼做成饼干和面包,以备他日军食。日本人的野心是何等可畏,我们得要警惕了!……”

“作孚,你在想啥子?”跟他并肩走的何北衡见他面挂笑相,问,又说,“是在想夫人了吧?”

卢作孚笑道:“是呢,是想淑仪了。”就想到回家后与淑仪的温存、一家人难得的团聚。

一行人已走至半山腰时,卢作孚看见一男一女拉拉扯扯往山上走。走拢才发现,女的是翠月,男的是许五谷。

“嘿,是你两个嗦,来缙云山耍?”卢作孚问。

何北衡盯两个年轻人笑笑,陪了太虚法师一行人朝山下走去。

许五谷显得尴尬:“是卢总啊,我,我们今天休班,上山来看看。”

翠月满脸通红,朝卢作孚局促一笑,各自快步朝山上走。

“你两个啷个了,师徒在扯皮?”卢作孚问。

“没,没有。”许五谷说,眼圈有些红,“翠月说,这山上的草药多,说是采些感冒药到船上备用。”

“啊,好,这个想不错。”卢作孚为这两个年轻人的想法和做法称好,怕跟不上太虚法师他们,“行,你们快去快回。”匆匆朝走远的众人撵去。

卢作孚哪里晓得,这两个年轻人是因了感情之事在扯皮呢。

许五谷实在是喜欢翠月。

昨天晚黑,浅水轮船“民用”轮停靠北碚水码头。从训练班结业后被调到“民用”轮任三副的许五谷忙完一天的活路,汗流浃背,赤裸上身去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