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罗绍威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通过大杀一气,朱温把朝廷里的障碍扫除了。
里面的问题解决了,外面的问题还要处理,朱温开始把地方上的各大藩镇拎出来敲敲打打。
他首先派遣使者去打探各路诸侯的口风(当然,像李克用、杨行密这些人的口风是不用探的,他们和朱温互掐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大家都很明白朱温要干什么,更明白即便是自己反对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干脆都装聋作哑,视而不见。
只有荆襄、荆南的赵匡凝、赵匡明兄弟公开表示反对。
赵匡凝嚎啕大哭,流着眼泪对朱温的使者说:“我身受唐恩,至死不敢忘。朱温想要篡位,我是不会同意的!”
你不同意是吧,不同意我就打你!
朱温想要在诸侯面前立威,把赵匡凝兄弟两个当做典型来收拾,说通俗一点就是杀鸡给猴看。
为此朱温派出了一个牛人去收拾赵家兄弟,这位牛人就是杨师厚。之前鲁东的王师范就是被这个人打趴下的。
杨师厚带着大军猛扑荆襄,朱温还怕不保险,亲提大军押后。
这一番动作有点大,猛将杨师厚一路势如破竹打过去,赵家兄弟完全不是对手,节节溃退。
杨师厚兵围襄州。
赵匡凝无力回天,乘坐一艘小船溜了,到淮南去投靠杨行密。
赵匡凝跑到扬州,杨行密接见了他,取笑道:“先生你在襄州的时候,每年都向朱温纳贡,如今战败了就跑到我这里来避难吗?”
赵匡凝:“我赵家世代都是大唐的臣子,之前每年缴纳的贡赋是给天子的,不是给朱温狗贼的。现在我就是因为不屈服于奸贼才沦落至此,是生是死,听凭大王裁断吧。”
杨行密很厚道,对其礼遇有加,待为上宾。
在赵匡凝跑到淮南的同一年,杨行密病死了,儿子杨渥即位。这位儿子对赵匡凝并不感冒。
有一天杨渥召开宴会,自己捧着一盘青梅吃,那东西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赵匡凝心想自己作为长辈,有义务提醒一下对方,就对杨渥说:
“别多吃,吃多了容易发小儿热。”
这本来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之语,但说这话的场合不太对,当时淮南的大小将领都在场,你这不是把人家的主子当小孩儿来数落吗?
敢惹我们老大,欠收拾了不是?
大将徐温就代表众将出头,找个理由把赵匡凝抓起来杀掉了。
这些都是后话。
话说赵匡凝逃到了淮南,哥哥一走,弟弟赵匡明也顶不住了,他溜得更快,跑到四川王建那里去避难。
朱温杀鸡儆猴的政策施行得很成功,荆襄一战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反对意见了。
朱温随后任命高季昌为荆南节度使。
荆南是个大镇,辖区有十州,但各大州城都被左右的军阀占去了,高季昌一上任,只剩下了一个江陵城而已。
然而高老板毫不气馁,开始招怀离散,吸纳人才,任命倪可福、鲍唐为武将,梁震、司空熏、王保义等为文臣,开始埋(发)头(家)创(致)业(富)。
十国之中的流氓国家南平开始发展起来了。
这一节以后再讲。
………………………………………………
朱温讨平了荆襄,魏博那里又出事了。
闹事的是牙军。
魏博这个藩镇是成也牙军,败也牙军。
魏博的节度使既要利用牙军来自强,又要防着牙军反噬,所以说这个节度使不好当。
罗绍威从老爷子罗弘信手里接过了节度使的位子,心里有点发慌,他怕牙军哪天头脑一热,又把他给搞掉了。
这完全有可能,把魏博的历史往前翻一翻,有几个节度使不是被牙军搞掉的?很少。
牙军自从田承嗣就任魏博节度以来就开始形成了。牙军有个特点,那就是父子相继,亲族团结。
什么意思呢,父亲是牙兵,自己的儿子生下来也是牙兵,这一个支军队是通过家族化方式来发展的。
然后家族与家族之间又开始联姻,在牙军内部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关系网,一个稳固的、独立的利益团体就形成了。
军队一旦和家族搅在一起,就不会听从将军的命令了,他们要作乱。
罗绍威自问没有控制牙军的力量,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