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章【军中大乱】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牢牢掌握在了夷吾手中,夷吾准备依据屈地和奚齐展开君位之争。
之后里克连杀奚齐和卓子两代少主,夷吾得到消息大喜,他翘首期盼,满心希望回国即位。没想到里克却派出使者去迎接重耳,夷吾非常愤怒,同样是出奔的公子,为什么重耳能得到认可,自己就只能继续待在他国异乡?
夷吾不甘心就这么算了,他摩拳擦掌准备和重耳争夺晋侯之位。
不料就在这时,屠岸夷和梁繇靡来到了梁国迎接他,夷吾喜出望外,用手拍着额头兴奋道:“天夺国于重耳,以授我也!”
师傅郤芮将他拉到一边,“重耳胸怀大志,他不肯回去必定另有原因,国内政变而寻求国外之君,内中必不简单,我们需要谨慎对待!”
“难道我们也不回去?”夷吾有些焦躁。
“当然要回,如果不是国家动乱,哪里有回国的机会?如果不是民众有危,又何必立君安民?不过我们要先做些铺垫!”郤芮笑了,因为他早有对策。夷吾想要安稳的回国即位,必须取得两方面的支持。
首先,晋国内部要取得里克和邳郑父的支持,此时这两人把持着晋国的内政,夷吾不先安抚住这两人,恐怕就会步奚齐、卓子的后尘。于是夷吾许诺封给里克汾阳之田百万,封给邳郑父负葵之田七十万,而且全部都用文书写好,密封完毕由吕省带回交付两人。
朝堂上,吕省声称夷吾伤心父亲去世,终日以泪洗面,不愿借国难回国即位。这一席话为夷吾赢足了印象分,群臣都觉得夷吾比想象中的要贤良得多,一点也不比重耳差,以至于忘记了他趁乱占领屈地的举动。
里克愣住了,重耳不愿回来,夷吾也不愿回来,这也太没面子了。大夫们议论纷纷,但都没拿出个可行的对策来。这时吕省说:“国内无君,时间太久恐怕被他国算计,直接迎立又怕国内意见不一,加重国家的动乱,何不求助于秦国呢?”
群臣也觉得这主意可行,秦伯是先君的女婿,参于这个事务合适,而且秦国与两位公子交往都有限,不存在偏袒谁的嫌疑。
其实群臣都想当然了,当吕省离开梁国时,郤芮就让梁繇靡拿着夷吾的亲笔书信去往秦国联系感情了。
这就是郤芮所说的第二方支持,外援支持。
秦国是晋国的西邻,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夷吾出奔时,郤芮建议选择梁国的原因,梁国与秦晋分别接壤,既可以观望晋国动静,又方便借力秦国。
问题是秦国有这个能力吗?
绝对有。
此时的秦国早已经不是那个蕞尔小邦、西陲附庸,它已经隐隐成长为了与东方齐国、南方楚国、北方晋国齐名的春秋四大强国。而且同南方的楚国一样,秦国历史也是或者说更是一部屌丝的逆袭史,因为它的起点更低。
~~从奴隶到诸侯~~
秦国以伯益为先祖,伯益因为辅佐大禹治水,被大舜赐为嬴姓,封于费地,其部族被称为嬴姓部落。夏朝末年,嬴姓首领费昌弃夏投商,为商汤驾车,嬴姓部落因此成为了商朝的贵族。商王朝末年,嬴姓首领飞廉、恶来父子均是当时勇士,以武力效忠于商纣王。后来,周武王伐纣灭商,恶来被处死,当时飞廉正出使北方,闻听噩耗后,他为纣王立坛于霍太山,然后触棺而死(一说是被周公赶到海边杀死)。
到周成王即位,商纣之子武庚联合管叔、蔡叔、霍叔发起了三监叛乱,嬴姓部落也卷入其中。周公旦通过两次战争击垮了叛军,并严惩了参与叛乱之人,嬴姓部落被分割,然后分迁各地,少部分迁往黄淮一带,而大部分迁入西方边陲为周朝戍边,嬴姓族人沦为了奴隶。
飞廉的另一个儿子季胜则受到了周朝的优待,季胜的后裔造父善于驾驭马车,《史记》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造父就是赵氏的得姓始祖。
而恶来被诛杀后,这一支就处于没落的地位,他们“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也就是说恶来的后裔依附在造父这一支上,也以赵为氏,他们这个赵氏属于借光型的。
恶来的第五代子孙叫大骆,大骆生有两子,嫡子叫成,庶子叫非子。此时已经是周孝王时期了,为了振兴王室,抵御西北戎狄的侵扰,周孝王在汧水渭水之间开辟牧场,繁殖马匹。非子因善于养马被推荐到这里担任主管。非子就任之后尽职尽责,几年不到,马匹数量大为增加,所养马儿神骏异常。非子因此得到周孝王宠幸,周孝王就想让非子当大骆的继承人。这种做法当然遭到了成的反对,成的外祖父是申国国君,看过前文的朋友们都知道申国拱卫着大周西陲边境,申侯肯把女儿嫁给大骆,也可见此时大骆一族已经逐步强大了,甚至独立于造父后裔的赵氏,申侯还扬言,申国与大骆联合才能稳定西方。可是周孝王依然坚持己见,他说当年大舜时期,伯益就为大舜主管畜牧,因此被赐嬴姓,如今非子又为王室主管畜牧,那就让他接管嬴姓的宗祀吧,周孝王将秦地(秦地最初的只是陇右的一小片地方,大致在今天的甘肃清水县)封给他建立秦国“使复继赢氏祀”,这个“复”字也就是相当于又赐了一遍嬴姓,意味着非子继承了嬴姓大宗的祭祀。非子因此号称秦赢,成为嬴姓的大宗(因此有人认为秦国为嬴姓赵氏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应该为嬴姓嬴氏,也有人认为应该是以国名为氏,称秦氏),延续祭祀。
而成的后裔却在周厉王时期遭遇西戎的进攻,被灭了族。
“非子息马,厥号秦嬴。礼乐射御,西垂有声。”—司马贞《史记索隐》
不过秦国并不列入诸侯,此时它只能算是“附庸”。但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周朝不得不依靠秦国这个附庸国稳定西部的和平。公元前822年,秦国的第四位国君秦仲在与西戎交战之中阵亡,其子赢其即位,继续父亲未竟事业。此时的天子周宣王为了中兴大周,决定与西戎决战,他以七千军力大规模援助秦国,最终击败西戎,赢其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并加封犬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