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九章【一壶老酒】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人认为贾季贾佗实为一人)。
胥臣,姬姓,胥氏,名臣,他也是晋国公族,曾任重耳的师傅。胥臣还是一名教育家,是最早的“因材施教”思想的提出者。
介子推,姬姓,介氏,名推,我们会在以后见识到属于他的传奇。
颠颉的出身不可考,他同魏犨一样,都是以勇力闻名。
~~逃难的要领~~
派去围捕夷吾的贾华也扑了个空。
因为贾华还有一个特使身份,他是七舆大夫之一,七舆大夫就是主管兵车的七名舆帅,还有一说,春秋时期侯伯出行有副车七乘,每车有一大夫主管,故称七舆大夫。七舆大夫分别是共华、贾华、叔坚、骓颛、累虎、特宫、山祁。七舆大夫统归里克所属,因此贾华对于申生、重耳和夷吾的遭遇非常同情,但是面对晋献公和骊姬,贾华只能敢怒而不敢言,当晋献公委派他捉拿夷吾时,贾华采取了敷衍的态度。
刚到屈地,贾华就命令士兵摆开阵势,虚张声势,暗地里却派人给夷吾送信,让他赶紧逃跑,不然大部队来了肯定是危险了!
夷吾赶忙找师傅郤芮商量。
郤芮,姬姓,郤氏,是晋国公族,其父亲豹因战功被封郤邑(位于今天山西沁水中下游),遂以郤为氏。另外,郤芮后来又被封在冀邑(位于今天山西河津东北一带),因此他也被称作冀芮。
要往哪儿去逃呢?夷吾问郤芮:“听说重耳前往翟国避难,不如我们也去翟国如何?”
郤芮看夷吾一眼,这也能扎堆儿?“国君以同谋之罪下令捉拿你们,如果你连逃难都和重耳一起,那不是给骊姬借口了吗?不如前往梁国(位于今陕西韩城一带),梁国和秦国很近,如今秦国日益强大,又和我们晋国有婚姻之好,将来国君百年之后,正好可以借助秦国的力量登上晋君之位!”
郤芮说得其实就是逃难的要领,第一要逃到安全地方,保障安全,也不给对方可乘之机,第二就是要为将来卷土重来埋下伏笔,从这个意义上说,逃难其实是一种战略上的迂回。
于是夷吾和郤芮收拾一下,带领随从投奔梁国。
贾华率领晋军在后面假装追赶,追了一会儿,就停下转而回绛城复命了。
晋献公怒了,两个逆子一个都抓不到,可见你们这些人根本没有用心办事!晋献公要处置贾华。
邳郑父站出来说情了,“国君息怒,之前国君命人修筑蒲地和屈地的城池,这才让他们能够有所防备,这不是贾华之过呀!”
梁五也摇头晃脑说道:“夷吾是平庸之辈,不足为虑。只是重耳很有名望,追随他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伐翟国除掉重耳,他日必为大患。”
晋献公于是放了贾华,召勃鞮过来。
勃鞮在门外听到贾华差点被杀,就大踏步进来,主动请罪并请求率兵攻打翟国。晋献公看他态度诚恳就答应了。
大内高手未必善于领兵打仗,翟国虽小,可毕竟是一个国家,勃鞮率军在采桑之地(今天山西吉县境内)与翟国军队对垒,整整两个月没有取得进展。
这时候邳郑父又劝说晋献公了,“人常言父子亲情不可绝,而且二位公子的罪行也并没有什么证据,何况他们已经出奔了。”
邳郑父话中有话,重耳夷吾都已经是逃难在外,已经不能阻碍奚齐成为世子了,你的心愿达成了,又何必赶尽杀绝呢?
晋献公想了一下,觉得邳郑父说得很对,这俩人已经不能对奚齐将来继承大统构成威胁了,还是正事要紧!
于是勃鞮又被召了回来。
不过晋献公还是担心其余几个儿子依附重耳夷吾,将来对奚齐构成威胁,所以他下令所有儿子都必须立刻离开晋国。群公子其实早就噤若寒蝉了,唯恐祸及自身,一听命令,赶紧闪人,头都不带回的。这一代之中,晋国又是“无公族矣”。
奚齐理所当然被立为世子。
看着备受宠爱的儿子,晋献公长舒一口气,你前进的道路已没有障碍,未来的晋国之主!
晋献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会盟,齐国霸业达到鼎盛,苦心经营多年的晋献公也为晋国扫平了各种障碍,包括周边邻居,包括国内公族,晋献公认为今日之晋国完全有能力有分量参与中原事务了,该为晋国开辟一个新的领地了。他不辞辛劳赶往葵丘,然而因为得到消息太晚,加上路途遥远,晋献公还没有赶到,会议就结束了。
不得已晋献公踏上返程之路。
然而,多年的征战生涯,内宫的纷乱争斗耗尽了晋献公的精力,他已不复当年之强悍,再加上路途劳顿,晋献公在归途之中染上重病,勉强支撑才回到晋国。
他静静地躺在床榻之上,闭上眼睛,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寂静,该是离别的时候了。
骊姬来了,跪在榻旁不住哭泣。
晋献公知道她担心什么,他拉住骊姬的手交代道:“你不必担忧,太傅荀息是忠心不二的人,寡人会将你们母子托付给他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