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八章【大内高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去还是这样一个结果。
他连忙告诉太傅杜原款,杜原款分析道:“胙已经留在宫中六日,肯定是宫中下毒!只要世子说明真相,难道我们晋国明理的大臣就不帮助您吗?”
申生摇头道:“君父宠爱骊姬,没有她,君父居不安,食不饱。我向他分辨真相,若是他不相信,那只不过是增加我的罪过罢了。若是他相信了我,可他从来都很宠爱骊姬,又不会责罚骊姬,只不过徒增伤心而已。所以还是我死吧!”
杜原款闻言泪流满面,申生不是愚蠢,实在是国君多次疏远,而今又要兵戎相见,伤了申生的心呀,他这才会想到要以死明志。杜原款拉住申生,“世子不想申诉,就出奔他国,以图后事吧!”
申生惨然道:“君父不明原委要讨伐我,我即使出奔也会带着弑父的罪名,世人将如何看待我呢?如果我将罪过归结于君父,他将因我而名誉受损,成为诸侯的笑柄。仁不恶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老师不要再劝了!”
申生最终还是选择了自缢而死。
这一年,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56
与其说申生懦弱,不敢面对这丑恶的世界,不如说其心已死,所以不愿意去做什么努力了,就像当年的急子一样。
他们都是君子,然而他们却都是消极的。他们有很多路可走:分辨是非,举兵谋反,或者出奔他国。但是他们最终都选择了死亡,做了亲痛仇快的事情。他们所谓的孝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的父亲千古之下,已难逃杀子的恶名,他们的德也显得太过浅薄,只是妄自助长了小人的猖狂。
申生死后第二天,东关五率兵赶到曲沃。知道世子申生已经自尽,关东五就逮捕了太傅杜原款,回报晋献公。
朝堂上,面对国君,面对群臣,杜原款高呼:“世子冤枉!我不追随世子去死,就是为了表明世子的心志!酒胙留在宫内六日,若是有毒,岂会过了六日毒性不变?”
晋献公不听,他吼道:“你身为太傅,教唆世子谋逆,应立即处死!”
杜原款不等侍从扑到,以头撞柱,**迸裂而死。
《京兆杜氏宗谱》这样记载杜原款的遗言,“款也不才,自知不敏,故有今日之难,臣不敢偷生爱死,然太子不从吾之谏,以至今日祸,临请必无悔。”杜原款怪自己才识低,智谋少,没能洞察国君的心思,没有教给申生能够保命的智慧,才导致申生之死,最终自己也要追随申生,“杀身以成志仁也。”
~~大内高手~~
申生之死只是个开始,骊姬、优施与二五商议,应该趁机把重耳和夷吾也清除掉,这样奚齐的未来才会是一马平川。收拾他们的理由是现成的:这两人也是申生同党!
骊姬故伎重演,在晋献公耳旁哭诉重耳和夷吾都在整兵,要为世子申生报仇。
晋献公迟疑了,他要召见重耳和夷吾,问个清楚。
其实对于申生谋反,晋献公也是心存疑惑的,只是权欲面前,宁可错杀,不可妄纵!
然而无论晋献公多么冷酷无情,他毕竟是一个父亲,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内心深处也有柔软的地方,他迟疑了,他从来没有这样思绪万千,申生、重耳、夷吾全都谋反,自己该是多么的失败呀,自己的儿子们都要叛乱,都要谋反?
晋献公脑袋一片混乱,这时有人报告,说重耳和夷吾两位公子前来朝见,本来已经到了城外,听说了申生事变,又急急忙忙逃走了!
申生的悲剧让重耳和夷吾明白,面对邪恶,过分的善良必将沦为邪恶的祭品,面对邪恶,绝对不能代人受过,去做替罪羊,更不能自动成为阴谋的牺牲品,父亲的命令不能违抗,但可以逃跑。为道义献身固然高尚,但认清现实,保存自己,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强者不仅要善于竞争,善于把握,也要善于退守,善于保存自己。
不辞而去?逃跑?
晋献公的面色变得阴冷了。
这两个逆子定是同谋!他们已经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成为了自己的敌人,对于敌人岂能心慈手软!晋献公暴躁如雷,他立即命人分别领军捉拿重耳与夷吾。其中前往屈地捉拿公子夷吾的是贾华,前往蒲地捉拿重耳是勃鞮。
勃鞮是名寺人,也就是阉人,但是千万不要看不起阉人,只说这个勃鞮就十分厉害,是当时晋国大内第一高手,这也是晋献公将捉拿重耳的重任交给他的原因。
勃鞮得令后立即命军队开拨,赶往蒲地。
当杀人者勃鞮出发的同时,保护者狐偃也在火速赶往蒲地。
他所接受的是父亲狐突的命令,“重耳是你的外甥,你现在就马上出发,协助他逃脱这场灾难。他的安危就托付给你了!”狐突拉住儿子的手,殷殷嘱托,“重耳骈肋重瞳,样貌异于常人。现在国家如此,世子含冤赴死,他日晋国的希望就在重耳身上了。以后你就和你兄长尽心辅佐重耳,他日成就大事!”
看着苍老的父亲,狐偃眼含热泪跪地叩头,“此去必将不负父亲重望!”
狐偃连夜赶到蒲地,将晋献公调动军队捉拿的事情告诉了重耳和狐毛,两人都非常吃惊,想不到事情竟然会发展至此。
三人简单收拾一下准备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