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六章【家务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我们还是从晋献公的家务事说起吧。
~~晋献公的家务事~~
晋献公在做世子的时候,曾经娶贾国女子贾姬为妻,贾姬的妹妹贾君也陪嫁了过来,但贾姬和贾君都没有生下孩子。晋献公后来又娶了两位戎狄女子,其中大戎女子为狐季姬,她为晋献公生了个儿子取名重耳;小戎女子被称为小戎子,她也生了个儿子,取名夷吾。狐季姬其实也是唐叔虞的后代,不过其祖上因为战乱而沦落于戎狄。她嫁入晋国后,她的父亲狐突也跟了过来,在晋国出仕,他还把两个儿子也带了进来,长子叫做狐毛,次子叫做狐偃。
但是,晋献公的世子既不是重耳,也不是夷吾,而是申生。申生是晋献公与齐姜所生,而齐姜原本是晋武公的妾。晋武公晚年的时候,曾经向齐国求婚,齐桓公就以宗室之女归之,是为齐姜。晋武公垂垂暮矣,齐姜年少美貌,于是当时还是世子的晋献公就与她勾搭成奸,并生下一子,因为这个孩子出生后就被寄养在申氏一族,故取名申生。等到晋献公即位的时候,正妻贾姬已经去世,于是他立齐姜为夫人,立申生为世子,并且还指派杜元款为太傅,里克为少傅,一起辅佐世子。
齐姜后来又为晋献公生了一个女儿,然后就去世了,晋献公于是将申生兄妹托付给了贾君抚养,贾君没有孩子,因此她视申生兄妹如己出。
晋献公五年,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攻打骊戎,晋军一战而胜,骊戎求和,并且献上二女,大的被称作骊姬,小的被称作少姬。骊姬貌若天仙,而且善于揣度,精于算计,没多久就取得了晋献公的恩宠,而且她多次评论政事,居然所言皆中。
贾国是唐叔虞的幼子公明的封国,与晋国同出一脉;狐季姬也是唐叔虞的后人;骊戎也是姬姓,按照大周“同姓不婚”的礼制,晋国是不可以与他们结为姻亲的,可是晋国地处戎狄,晋人对于礼制并不怎么看重,猛人晋献公生冷不忌也就不奇怪了。
后来骊姬为晋献公生下一子,取名奚齐,再后来少姬也产下一子,取名卓子。晋献公高兴之余,就立骊姬为继夫人,少姬为次室。而且还产生了废掉申生,立奚齐为世子的想法。
一天,晋献公与骊姬主动谈起此事,骊姬当即拒绝了,她流着说道:“国君非要为了妾身母子废去申生,妾身宁肯自杀明志!”这让晋献公非常感动,骊姬竟然如此贤良,晋献公对她的宠爱更甚了。
难道骊姬不希望儿子成为世子?
当然不是。
她听了晋献公所言欣喜若狂,但作为一个聪明的女人,骊姬考虑的要深远得多,申生被立为世子多年,晋人对他非常信服,如果无故被废黜,诸位大臣肯定不服。而且申生与重耳、夷吾关系非常亲密,同时与三位公子为敌,骊姬还不敢冒险。
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讲,如果要想让奚齐顺利上位,骊姬就必须破解三公子的联盟。
她想到了优施。
优就是艺人,所谓优施,就是一名施姓的艺人。优施聪明伶俐,能言善辩,而且年少貌美堪比当今的小鲜肉,所以深得晋献公喜欢,可以自由出入宫廷,毫无禁忌。
骊姬与优施私通,并且将心思告诉他,“吾欲作大事,而难三公子之徒如何?”
骊姬眼光不错,优施果然很有计策,他认为要除掉三位公子其实不是难事,不过得有先后次序,“申生为人,仁慈而心思纯净。心思纯净就耻于被人诬陷,仁慈则为别人着想,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机会!”
就这样,有着良好教养心思纯净的申生成为了小人的首位攻击目标。
优施还献计说要分开三位公子,最好的借口莫过于以“封疆”名义,而且这样的事情最好由外臣开口,才能看出来他们的忠义。
优施所说的外臣就是“二五”。
二五”是两个人,一个名叫梁五,一个名叫东关五,两人都是晋献公的宠臣,晋人称其为“二五耦”,意思是两个叫五的狼狈为奸。
优施带着金银财帛面见二五,传达了骊姬的意思,一番威逼利诱之后,二五投诚了。
第二天,梁五便进言晋献公:“曲沃是祖先封地,先君宗庙所在。蒲地、屈地和戎狄接近,也是边疆要地。宗邑无主,则民众就不会有敬畏之心;边疆无主,则戎狄便会趁虚而入。这三座城池不能无人把守。臣请国君派世子申生坐镇曲沃,重耳与夷吾分别把守蒲地、屈地。国君驾驭中央,三位公子把守三个重镇,我们晋国可就太平了!”
晋献公问道:“世子外出,这事儿可行吗?”
一旁的东关五立马接口回答道:“世子是国君的副手,曲沃是国家的副都,曲沃除了世子还有谁能镇守?”
晋献公又问道:“曲沃还算好说,蒲地、屈地都是荒野,怎么镇守?”
“要是不建设城池,那就是荒野;如果修筑城池,那就是一方都邑啊!”关东五连说带比划。
二五看晋献公有些动心,又是一顿奉承:“国君这么做,就又多了两座城池,对内是一种发展,对外可以抵御戎狄,晋国的盛世就要来到了!”
晋献公被捧得晕头转向,就同意了梁五和东关五的建议,派世子申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