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五章【侵略者】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为什么?
因为周王朝就是一个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王朝,分封的根本性目的就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武王攻下朝歌,仅仅代表着殷商王室的覆灭,除了周朝原来的传统势力之外,其余许多地区依然被殷商残余势力所控制,所以周武王和周公旦接连分封本姓同宗各就藩国,以屏王室,姬姓诸侯以血缘关系互相关联,成为了中央王室抵御外敌的重要手
再看“尊贤上功”,《吕氏春秋》记载武王“封黄帝之后于铸,封帝尧之后于黎,封帝舜之后于陈,封夏后之后于杞,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这些诸侯国都是因为祖上的显赫而受封,这就是“尊贤”;而“上功”的典型例子就是姜太公了,他因赫赫战功被封于齐国镇守东方,正因为此,太公在齐国初建时就采取了“举贤而尚功”的人才政策,与“因其俗,简其礼”成为了齐国的两项基本国策,一直被其后代延续。
而鲁国是“礼仪之国”,“周礼尽在鲁也”,故周公的礼乐制度被传承的同时,“亲亲上恩”政策也被鲁国一直延续下来,季友也正是继承了先祖的传统规制, “宜并建之,以明亲亲之谊 ”。起初他勒令叔牙、庆父自裁,而不是接受审判以谋逆论罪,正是为了有一天方便启用他们的后人,以公族护卫公室。
当然了,纯粹的“亲亲”和“上功”的都是不可能的,只不过不同的国家根据各自情况测重点不同,“亲亲”的鲁国也有启用一介布衣曹刿这样的例子,“上功”的齐国还有“天子二守”以及之后的崔氏、庆氏、栾氏(都是出自齐国公室)这样的世家公族。
当明白了人才选拔背后其实还附加着权力继承时,我们再转过头来看他们的“优缺点”:“尊贤上功”显然是有利于做到人尽其才,因为这种模式突破了血缘的局限,但其危险性在于“大权旁落”,后来齐国一直以强国姿态立足于诸侯间,并且首先称霸中原,但是二十四世后却发生了“篡杀之臣”事件,最终田氏代齐,印证了周公“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的论断。
而继承了“亲亲上恩”政策的鲁国固然保障了政权的传承,虽然“篡杀之臣”也不少,比如三桓在后来数次发兵围攻鲁君,以至于鲁国公室名存实亡,甚至有两代国君被迫流亡他国,最终客死异乡,但始终没有出现像齐国那样的“田氏代齐”的情况。然而鲁国埋没贤才,庸人治国,国势日渐衰微,到后来被邻国欺凌竟成了家常便饭。
再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改变,传统意义的“尊贤上功”“亲亲上恩”已经日渐消弭,其背后的权力继承机制也已不复存在,但二者对人才政策的影响仍然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各王朝、各集团乃至近现代的私人企业都在不断地以自身的兴衰诠释着两者的微妙关系。
“亲亲上恩”还是“尊贤上功”,还真是个问题!
~~好鹤亡国~~
当鲁国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卫国却又发生了惨案:北狄入侵卫国,卫人惨遭屠戮,国君卫懿公也惨死敌手。
卫懿公这人有个特殊爱好,养宠物,而且他喜欢的宠物也比较特别—鹤,鹤姿态高雅,鸣声清冽,故又有仙鹤之美称,卫懿公以鹤为宠物,可见也是个雅士,然而大量事实证明雅士往往不见得是明君,一如李后主、宋徽宗。
卫懿公也是这样。
他好鹤成痴,不仅派人到处搜罗仙鹤,而且为仙鹤定了品级,上等的鹤给与大夫级俸禄,次一些的给与士一级待遇,养鹤的宫苑不够了,就不断扩建,养鹤的资金不够了,就向国人加收。而且卫懿公出游都要用大车带上这些漂亮的仙鹤,称它们为鹤将军。卫懿公是标准地把爱好当成事业经营了,那么他的正式职业—国君应该做的事情也就自然被抛之脑后了,他不理国事,国人死活自然也不放在心上。总之这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
当时石祁子和宁速担任卫国上卿,石祁子是石碏后人,“祁”应该为谥号,本名不可考,宁速是宁氏宗主,因为受封于宁邑而得氏,宁速谥号“庄”,故又被称作宁庄子。两人多次进谏,卫懿公都毫不理会。卫国许多大夫都退居各自封邑,远离朝堂,还有一些人出奔他国,比如公子毁,公子毁是卫昭伯(就是公子顽)与宣姜的小儿子,在卫国很有名气,他看到朝政荒废,就到了齐国,投靠了舅舅齐桓公,齐桓公选了宗室女子嫁给他,让他安心在齐国安家。
卫国人常常追忆故世子急子和公子寿的高尚品行,对于弑杀兄长的卫惠公一脉颇有微词,常常诅咒他们不得善终。而急子和寿都没有留下后代,被逼退位的卫君黔牟也已经谢世,卫人都把希望寄托于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