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五章【五杰】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管仲还有一个特殊的改革,开设“女闾”。
“闾”就是门的意思,所谓女闾就是以门为市,使女子居之,通俗地讲就是Ji院。
**也算是比较古老的职业之一了,而且,先秦时期是奴隶制度极盛的社会,贵族阶层都以蓄养女乐、倡优为乐,这些女子的人身自由被限制,负有献艺和呈身的双重功用,她们的多寡还是贵族阶层炫耀权势和财产的标志,她们一般被统称为“家妓”。
管仲所设女闾则是官方承办的Ji院,他从罪犯、奴隶、俘虏中选取女子安置其中,供男人取乐,然后收取男人们的嫖宿钱充归国库。“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也就是说管仲开设女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国家创收。女奴得到了官方安置,一部分无处发泄欲望的闲汉(这往往是社会不安定因素)也有了去处,这对于调和缓解社会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还有,春秋时期,人才流动频繁,放荡不羁愿为知己者死的游士、一心求仕施展胸中抱负的士人周游列国,求取进身之道,女闾中的女子、音乐、美酒对他们无疑也是一种变相的吸引,女闾又起到了网罗人才的作用。
后来管仲在齐国的大改革获得成功,周边国家都来学习,结果强国富民的思想没学到手,这个“好处多多”的女闾制度却是一看就会,一点就通,回国后纷纷效仿,收效显著。
因为首创“女闾”制度,管仲也成为这一行业的祖师爷,后世青楼女子将其视为神明,为他设立香火位供奉起来。
~~桓管五杰~~
整整三日,时间就在两人的促膝长谈中不知不觉流逝。盐铁专营,户籍管理,城乡统筹,军政一体,齐国想不强大都难;老老,慈幼,恤孤,振困,齐国人民该是如何的幸福,这真是一幅宏伟蓝图啊,齐桓公听得心驰神往,不过他最为关心的还是霸业,于是他发出最后一问:“齐国真发展到像您说的那样,是不是就可以征伐天下诸侯了?”
虽然郑国的遭遇证明了郑庄公模式并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其实主要是因为郑国地缘以及体量的缘故),其弊端和利处一样突出,然而强大的惯性思维让大多数诸侯不自觉的认为霸业应该就是这样的,至少此时的齐桓公是这么认为的。
管仲摇头,他并不认可以武力征伐天下诸侯的称霸模式。
“不可,国君想要称霸天下,须牢记四个字—尊王攘夷!”管仲接着说操作方法:“观察其他国家,有恶劣行径的我们就攻伐他,吞并他们的土地;有篡逆弑君者我们就诛杀他,用来立威,这样一来,天下诸侯就会以齐国为首领,这时国君就可以率领诸侯拱卫王室,使王室地位尊崇,这样以来,霸主之位,国君想不做也不可能了!”
这是一种全新思维的称霸模式,也是适合齐国国情的称霸模式。
自从周公制礼后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礼乐文明早已渗透于中原列国的方方面面,虽然周王室的尊严已经坍塌而且碎了一地,但却不是诸侯所能任意践踏的,事实上,即使周王室后来丧失了对诸侯的威慑和管辖力,但是依然依靠着制度的遗产,保持了数百年的名义共主地位。此时,只要有人能够站在一个制高点,带头遵循它、供奉它,那么周礼及它拱卫的周王室依旧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影响力和制约力。而这个站在制高点上的人自然在无形中代行了天子之权,成为诸侯的霸主。
齐桓公若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他起身离席,向管仲深深一揖,诚挚地发出了邀请,“请先生就任相国!”
管仲说,“一根木料不能建成大厦,一支溪流无法汇成大海,国君要成就霸业,仅凭臣一人无法完成!”
“请先生示下!”齐桓公再施礼。
“进退有礼节,举止合规距,言辞刚柔并济,有理、有节、有礼,臣不如隰朋,应该由他出任大司行!”公孙隰朋是齐庄公曾孙,是标准的齐国公族,因此隰朋自幼就接受了优良的教育,知书达理,办事细致周到,而且早在齐桓公未当国君前隰朋就已经是他的私党了。后来的事实证明,隰朋是出任大司行的最佳选择。隰朋也是朋氏和隰氏的鼻祖。
“行军打仗,让将士们团结一致,英勇无畏,臣不如王子成父,应该由他出任大司马!”王子成父是周桓王次子,原来曾担任洛邑的城父,相当于首都市长兼警备区司令,后来洛邑发生动乱,周公黑肩计划杀死周證hong王而立王子克为君,结果消息走漏,周證hong王处死了周公黑肩,王子克出奔燕国,洛邑动乱。王子成父为避乱来到了齐国,据《史记》记载,王子成父是军事教典《司马法》的发展者之一。王子成父也被世家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