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七章【有理想,有抱负】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卫国人惊叹于庄姜的美貌作了这首《硕人》来称颂她。可惜,旁观者毕竟缺乏当局者的感触,他们看到的只是表象,庄姜的美只属于盛大婚礼仪式的点缀,而与情爱无关,我们读诗时以为的才子佳人相敬如宾的情形并没有出现,苍白的现实让我们大跌眼镜。《毛诗序》这样记载,“《硕人》,闵庄姜也。庄公惑于嬖妾,使骄上僭,庄姜贤而不答,终以无子,国人闵而忧之。”原来《硕人》之诗竟是对庄姜的怜悯,在这美丽的婚礼仪式之前,卫庄公早有心上人。只是不知道“嬖妾”是什么模样的一个女人,让卫庄公“惑”之,让美丽、尊贵、贤德的庄姜都为之黯然失色。
庄姜只能在诗歌中寄托哀思,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女诗人。朱熹认为收在《诗经.邶风》中开篇五首诗《燕燕》、《终风》、《柏舟》、《绿衣》和《日月》都是庄姜所做。在诗中,庄姜的不幸福表露无遗,常常“耿耿不寐”、“忧心悄悄”。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燕燕》了: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
卫庄公后来又娶了陈国女子厉妫,生下儿子孝伯,但是厉妫和孝伯都很早去世。起初厉妫的妹妹戴妫也作为媵妾陪嫁过来,并为卫庄公生下儿子完,戴妫去世后,卫庄公就把公子完交给庄姜抚养,并将他立为世子。
但是最得卫庄公溺爱的既不是孝伯也不是完,而是另外一个并未在史书中留下姓名的妾所生之子—公子州吁。州吁此人性格暴虐,喜欢谈兵,卫庄公就“任其所为”。
卫国执政卿公孙碏觉得这不是好现象,就规劝卫庄公:要喜欢州吁,就立他为世子;如果不打算立他,就好好管教他,否则必生乱子,“骄傲、奢侈、放荡、逸乐,这是走上邪路的开始。这四种恶习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宠爱和赐予太过分。位卑的妨碍尊贵的,年少的凌驾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生的挑拨原有的,弱小的欺侮强大的,淫欲的破坏道义的,这是六种反常现象。身为君主应该尽量去除祸患,现在您却在加速它的到来,这怎么可以呀?”公孙碏是卫国第六代君主卫靖伯之孙,名碏,字石。因为后代以其字为氏,别出石氏,故公孙碏也被称作石碏。
卫庄公不以为然,也难怪,石碏连自家儿子还管不住呢。石碏之子叫石厚,跟州吁是一路货色,两人狼狈为奸,干了不少坏事。石碏骂也骂了,打也打了,还把他关过小黑屋,但都无济于事,后来石厚干脆搬到州吁府里住了,连家也不回了,石碏也无可奈何。
公元前735年,卫庄公去世,公子完即位,史称卫桓公。卫桓公即位之后,以州吁骄横奢侈为理由罢免了他,州吁于是逃出卫国。
十六年过去了,州吁和石厚聚集了一批从卫国出逃的流民,袭击并杀害卫桓公,对外宣称是卫桓公得了急病不治身亡。卫桓公的弟弟公子晋担心被害,遂出奔邢国。州吁自立为君,把好哥们石厚封为上大夫。
卫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被弑杀的国君,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从此后弑君成为惯例。
大家看到此处可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不错,州吁和卫桓公就是卫国版的公子段与郑庄公,事实上在外流亡这些年,州吁结识了公子段,两人还颇为惺惺相惜。只不过他们的结局不同,郑庄公平定了叛乱,而卫桓公丢掉了性命。所以冯梦龙对此这样评价,“郑伯克段天伦断,优胜桓侯束手亡。”
卫桓公被弑消息传来,郑庄公一声长叹,“吾国行且被兵矣”。郑庄公料得不错,喜欢谈兵的州吁君位来路不正,卫国人心不服,州吁急于要立威,而立威最好的办法就是启动战争机器,这是转移国内矛盾的不二法门。郑国曾因为公子段和公孙滑父子与卫国翻过脸,而且这两人此时就寄居于卫国共城,所以郑庄公断定州吁必定将攻击的目标锁定为郑国。
但是此时的郑国已经与齐国结盟,慑于这个东方大国,州吁还真不敢轻举妄动。不过,既然州吁立誓要做雄主,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上,他的好哥们石厚提议拉拢其他国家搞个五国联军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