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九章【失控】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是不是有些诡异?
申侯借兵犬戎,涂炭镐京,戮杀君主,这不就是**裸的国贼吗?
按说应该人人得而诛之,可是,就没有哪路诸侯提出点什么,反而纷纷与他打成一片,显得“其乐融融”。
其实并不奇怪,因为申侯有一件奇宝,就是他的外孙——废太子宜臼。
此时,大周无主,这个曾经的太子得以“正名”,继承大统已经是顺理成章了。申侯有这个奇宝,当然不会有人指责他引狼入室,相反诸侯还会赞扬他拥立有功。这是根本性的原因,但绝不是唯一的原因,申侯的公关能力同样出色。
我们先捋一捋,从借兵犬戎开始,捎带上缯国,到约定四国诸侯勤王,申侯一连公关了六七路人马。
一些看似不可理喻的做法比如引犬戎入镐京,却是当时申侯所能做出的对于女儿、对于外孙,也是对于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
试问,彼时可有哪路诸侯可以驱使么?
没有。
要有的话,外孙何至于被废!
我们有理由相信申侯早已预料到犬戎入境的结果,换句话说申侯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幽王褒姒伯服都隔屁了,宜臼这个废太子才能“正名”,才能即位。至于王宫被焚,财宝被抢,国人被杀,跟大位继承孰轻孰重,申侯心里有杆秤。
这也就能合理的解释缯国为什么愿意屁颠屁颠地跟着当狗腿了,出兵必得实惠,缯国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诸侯勤王,是第二步。
申侯邀约的四路诸侯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距离远近固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申侯对于诸侯意愿的估测。郑国世子掘突自不用说。
秦国常与犬戎交战,素有世仇,更关键是秦国的身份只大周的附庸,所以一直以来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得到大周的封号,正式加入诸侯大家庭,所以对于周王室的事务,秦人一直积极参与,秦人早就准备好了,所欠的就是机遇,而现在,机遇终于来了。
晋文侯姬仇是个志向远大的君主,其父晋穆侯当年率军讨伐条戎(戎人的一支),惨败而归,当时正值儿子出生,晋穆侯就给儿子起名“仇”,表示不忘报仇,晋穆侯死后大位被其弟殇叔所夺,姬仇浪迹他国,数年后他带领自己的队伍击败殇叔,夺取君位。姬仇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充满了斗志,把晋国打造成绘声绘色的大国是其毕生理想。
卫武公姬和在后世一直被儒家称为谦谦君子,他在位时始终励精图治,虚心纳谏,使得卫国国力强盛,民众安居乐业,深受国人爱戴,在诸侯国中也负有盛名,诗经中有一首《淇奥》就是歌颂他的。卫武公当时年逾八十,属于德高望重者,其含金量不言自愈。
在西周末年,卫武公和晋文侯是实力最强诸侯之一。
当然,申侯也必须过滤不利于自己的人,否则的话,他还应该传讯于虢石父的封国——虢国,虢国可是拱卫王室最重要的诸侯国之一。
善后处理,同样彰显申侯的公关能力。
首先,他邀请四国诸侯商议大位,此时诸侯理所当然一致认为废嫡立庶废长立幼于周礼所不容,提议将褒姒伯服贬为庶人,虽然现在这两人都是下落不明。诸侯又表示一致拥护宜臼即天子位,掘突还主动请缨,亲自领兵到申国迎接新天子还朝。
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
这一年,公元前770年。
然后,侯爵身份的卫武公被赐予公爵待遇,同时担任大周司徒。对于卫武公来讲,这无疑是又在增加了他的赫赫盛名。
河内之地加封给晋国,晋文侯扩张雄心也得到了满足。
郑桓公得到了谥号“桓”,这是伟大的意思。世子掘突世袭郑伯,加封田地千顷,另外接替父亲继续担任大周的卿士,申侯又把小女儿许配给掘突。申侯的小女儿此时年纪还小,掘突需要等到她成年才能迎娶,不过没关系,在此之前掘突尽可另娶他国女子,但只能作为侧室,把郑国夫人之位空悬即可。这也是列国国君及世子们常规做法,他们的婚姻多是政治联姻,夫人之位都要留给值得留给的人选。
秦国被晋升为伯爵国,位列于诸侯,秦人终于摆脱了附庸身份,实现了历代先人的夙愿。
记载中没有看到缯国的封赏,这个确实不能在明面上表示,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私下里缯国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好处。
还有虢石父、尹球、祭公三人,虽然误国误民,但是先世有功,又是因为死于王事,只削去本人爵号,子孙仍然可以世袭爵位。
死人活人各得其所。
周平王对外公感激不尽,非要晋升他为公爵,被申侯拒绝了。
看起来申侯似乎什么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