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八章【烽火狼烟】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宫以来,哭了好几次,哭得梨花带雨,可是从来没有开颜一笑,这是一个冷美人。周幽王想尽了办法,音乐、歌舞、杂耍,诸般艺术形式都用尽了,褒姒还是面若冰霜。
周幽王也曾很多次问她喜欢什么?什么能让她开心?
褒姒摇摇头,说自己也没什么爱好,不过记得曾经有次把彩缯撕破,当时觉得声音挺好听的。彩缯就是彩色的绢帛,褒姒觉得撕彩缯声音好听,也算是大奇葩了。
周幽王一听,你有这爱好,何不早说了。他命人取来许多彩缯,再叫来一些个大有劲汉子型的宫女,开撕吧!
这不就是噪音么,但褒姒确实喜欢,觉得好听。
但是好听归好听,不笑还是不笑。
不笑就不笑呗,要不怎么说是冷美人,可周幽王不这么认为,爱她就要让她笑,而且是开心的笑。一国之君还会有办不成的事?他下令:不论性别,不论出身,只要能够让王后开颜一笑,就赏,重重有赏。选拔人才就是要这么不拘一格!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大王可从没有这么求贤若渴,上一次这么轰动还是选美呢。献计的人很多,但都没效果,褒姒还是不笑,有几次甚至皱起了眉头。时间长了,搞得周幽王都不耐烦了:选拨人才太难了!
这时虢石父又想出了主意:带王后游骊山。
骊山有什么游的,游个骊山王后就会笑?
周幽王很不悦。
游骊山王后不会笑,但骊山上有个东西能让王后笑!
什么东西?
烽火台!
当初周文王为了发展需要,灭掉了位于今天陕西户县一带的崇国,并在沣水西岸营建丰京,并将活动中心从岐山一带迁至此处。到周武王时,周人又在沣水东岸建立了镐京,丰京是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镐京是居住和行政的中心,合起来称丰镐。当我们打开地图就会发现周文王的眼光之独到,这里河流交错,湖池众多,山原相依,土地肥沃,既适宜农耕,也适宜营建城池。丰镐北望渭水,南靠秦岭,而且其东侧正是骊山,这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是秦岭山脉上升形成的一个孤立的断块山,这个断块山对于外敌从东侧进攻王都无疑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西周末年,周王室走了下坡路,戎人屡次侵犯,抢夺财物,周宣王命人在骊山建了二十多座烽火台,又设置了几十架大鼓,一旦戎人来犯,夜举烽火,日举狼烟,并鸣大鼓,拱卫王都的诸侯看到烽火狼烟,听到鼓声,就会前来驰援。
可这跟开颜一笑有什么关系?
“大王试想,若点燃骊山的烽火,诸侯看到后必定出兵救援,等他们急慌慌赶到了,原来是虚惊一场,岂不狼狈?那副搞笑的样子,王后看到一定会大笑!”能出这种馊主意,虢石父不辱佞臣之名。
有学者从诸侯与镐京的距离来论证这是不可能的,比如齐国鲁国离镐京有两千里之遥,怎么可能闻烽火而至?即使他们真的到了,难道周幽王和褒姒就这么干等着?
确实,史学界普遍对于“烽火戏诸侯”是存疑的,如烽火台出现的时间,如烽火戏诸侯的效果,还有许许多多经不起推敲的事情。不过以距离论证其不合理性是站不住脚的。在周王室分封的诸侯中,并不是都有拱卫王都的责任的,如齐国的主要任务就是镇守东夷,燕国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山戎,拱卫王都的任务主要是由王都附近的诸侯国来担任的。比如镐京东侧的郑国(今天陕西棫林境内)和西侧的虢国(今天陕西宝鸡东),两国距离镐京也就是二三百里,以马拉战车的奔驰速度,一日一夜是足够赶到的。
大周王室旅游团成立了,周幽王任团长,虢石父任导游兼总策划,真正的游客只有一人——褒姒。
旅游团进驻骊山,只等晚上点燃烽火,召唤参演嘉宾了。
一切准备妥当,阻挠者出现了。
郑桓公听说此事后急忙赶到骊山劝阻,“大王可曾想过这么做的后果,以后若真是外敌进犯,那个诸侯还来相救?”郑桓公是郑国国君,同时还担任着周王朝的司徒,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周幽王的叔叔。
周幽王最烦的就是爱讲道理的人,可毕竟是自己的叔叔,他还是得耐下心来回答:“现在天下太平,哪来战争?寡人也就是和诸侯戏耍,真要出事了,与叔父无干!”
郑桓公被呛得面红耳赤,郁闷地回去了。
呛走郑桓公,烽火大戏正式开幕:冲天的火光,雷鸣般的鼓声,敌兵入侵的消息很快传遍周边封国,诸侯国的君主大夫们赶忙领兵前往骊山,不过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