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五章【士族崛起】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仲的缺点,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管仲和鲍叔牙就这样结成了生死之交。
像管仲这样的人,如社会平稳,国家安定,他是没有机会的,所以他曾三次入仕,结果都是被炒鱿鱼。但管博学多闻,常与鲍谈论国,鲍深以为管为治国奇材。他需要的是一次机会。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其嫡长子齐襄公即位
齐襄公有两位异母兄弟,长为公子纠,次为公子白,均以成人,欲找人辅佐,管仲认为机会来了,他认为齐襄公残暴昏庸,必不长久,于是他对鲍叔牙说,将来继位当国君的不是公子纠,就是公子白,我们二人各辅佐一人,将来不论谁继位,我们互相举荐。于是鲍选公子白,管选公子纠。
齐襄公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昏庸无能,公元前""""694年趁鲁桓公携妻文姜访齐与其异母妹文姜**,派彭生杀害妹夫鲁桓公,而后再杀彭生以向鲁国交代。鲍叔牙预感,齐国早晚生乱。所以他对公孑白说,“有奇淫者必有奇祸,我们还是到他国避避。”于是他和公子白逃往莒国,他认为“莒小且近齐,小则敢慢我,近则旦暮而归”。
公元前686年,齐国大夫连称,管至父和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发动政变杀了齐襄公,公孙无知自立为王。管至父是管仲叔叔,知管仲才能,想召管仲辅佐公孙无知,管仲则对公子纠说这些家伙,死到临头,还要连累人,我们逃吧,于是管仲与公子纠逃往鲁国。
至此,公子纠与公子白,分別逃往鲁和莒,鲁和莒距齐一远一近,而正是这一远一近,决定了这二人的命运。
公元前685年齐国又发生政变,大夫雍林杀公子无忌,连称,管至父,并派人前往鲁国迎公子纠回国
此时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力争尽快赶回国内夺取君位。而莒近鲁远,管仲受命,先行昼夜追赶,中途欲射杀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铜制衣带钩上。小白装死,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抢先回国,登上君位,即齐桓公。
在当时,按宗法制伦理,齐立公子纠,更符合宗法礼数,因此即便公子白先回国也未必为君,况且齐国已派人到公子纠回国。
公子白能即位,关键在于鲍叔牙在齐国说服了,齐国两个关键大佬,高傒,国懿仲,这二人是周天子任命的上卿,故称为天子二守。其中高傒为齐文公之子公子高孙,在齐姜氐一族辈份甚高,公子白在齐时就和高关係很好,公子白离齐后定与高一直保持联系,事实此次之变,也是高暗中通知小白归国。
但还需一个理由服众人。鲍叔牙提出两条,一,齐连弑二君,非贤者不能定乱。况且先迎公子纠,却小白先到,这是天意。二,鲁国接纳纠,定有图后报,之前为宋国立子突,索赂无厌,现我国多难,能满足鲁的征求吗?,鲍的说词,首先得到高,国二守支持,又得大夫隰朋,东郭牙的支持。由此公子白即位号齐桓公。
这埸纠白国君之争,还有一差别值得注意。
公子白回国仅向莒国借兵一百乘,由鲍叔牙带队,一路上轻车快马且鲍昼夜赶路先入齐,并赢得了时间。
而公子纠回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