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四章【西周兴亡】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中国人最爱看戏,更爱演戏。唯独在下是个异类,既不会看,更不会演。
前几日赋闲在家,实在是闷的发慌了。只得打开电视机,端着遥控,反反复复的浏览着所有的频道。坏了,咋都是一样的节目呀?心中疑惑,难不成是新买的电视机坏了?这可是俺花了很多银子才淘换来的洋品牌呀!郁闷许久才闹明白,原来今天京城正在上演戏曲大典,绝对的盛况空前,各个频道都在争先恐后的同步直播着。唉,险些错怪了人家洋品牌!
他娘的!在下心中骂道,却也无可奈何,只得耐着性子瞧着。
“戏曲大典”,这可是五年才上演一次的全国性的戏曲盛会呀!雷打不动的演出地点---人民大剧院。乖乖,明明就是个超级大的戏园子,不知哪位高人,冠冕堂皇的给这里扣上了一顶“人民”的大帽子。绝了,任你登场的是个草台班子,张着破锣嗓子,但凡戴上这顶高帽儿,保管淫词浪曲儿也能立刻化作乐府雅颂,便如镀了一层黄金,辉煌灿烂的一塌糊涂了。在下不禁联想到十万八千里外的我佛如来处,若是把那里换作“人民西天”或是“人民灵山”的招牌,瞧吧,漫长的丝绸之路上,追梦的人们立刻蜂拥而至,你推我搡的不亦乐乎,小小的天竺国不多时便会人满为患了。最怕名额有限,便是打破脑袋也要争个你死我活的,只要能见到人民的佛爷爷,死何足惜!可怜了虔诚的老和尚和消业的三个妖怪徒弟,怕是苦等上一万年,这取经的名额也不会落到他们头上了。
孙猴子还被压在五行山下,还是贼心不改,呼天抢地的大骂着如来和玉帝。八戒和沙僧倒是很识时务,一个去了江东,一个去了京城,乘风破浪的赶来参加戏曲大典了。
**肃穆的开场锣响过,“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名角们满面春风的粉墨登场了。戏台高高在上,绝对不是凡夫俗子可以企及的,只有声名显赫的梨园世家才有资格世袭享有这个金光灿烂的高台。只可惜各大流派的创始人们早已经驾鹤西游了,就连争风吃醋的劲头儿也一起带到了理想王国,诸位前辈们活着时总要争个长短,论个高下,现而今纵是死了,怕也是心有不甘呀。徒子徒孙们心中当然十分明白,师父老子的恩恩怨怨只能铭记在心里,只有不计前嫌,才是携手登上戏曲大典的王道,当然只是面子上的功夫而已。
咿咿呀呀的哼唱开始了,简直是无聊至极,老旧的戏码,老旧的词牌,老旧的唱腔,全无新鲜可言。也真难为他们了,从师父老子传承到今,一晃也有N多年了,老掉牙的玩意儿竟然还当个宝贝儿似的,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改良和创新。一张张煞有介事的嘴脸活像破庙里的一尊尊泥胎,呆板而僵硬。
还是宽容体谅一下吧。倘或这些艺术的传承者们真的有些开拓精神,不拘一格的去吸收一些西洋歌剧的艺术形式和表演技法,看似与时俱进,实则却是离经叛道的死罪。此时此刻,莫说登台献艺,不被其他人乱棒打死已是万幸了。
压轴大戏十分的抢眼,在下用屁股也能猜到,一出《五花洞》已经重复了N年了,奶奶的,合着一丁点儿的改变也没有呀!细细看了,扮相虽说老套,但演员却已是推陈出新了。本来嘛,“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能几年”呀!打着哈欠,揉眼瞧着。不错,扮演张天师的是个师出名门的晚辈,看他那唱念坐打的架势,确实已经强于前人几分了。听人说起过,这个晚辈的太太也是一位资深的花旦名伶,这次未能登台,多少令人遗憾。有朝一日,只盼着能看到夫妻二人的联袂,一定是件赏心悦目的幸事。
若说全无创新,也实在冤枉了。武大郎的扮演者就一反常态的换成了一位帅哥。舞台功夫虽也了得,却总是愁眉不展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