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五帝】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后世宋朝开国,杜太后因前朝周皇子因年幼而失帝位为鉴,执意要求赵匡胤先传位于其弟,其弟再传位于赵匡胤之子,如此,若能成行则都将是年富力强者登帝位,以为这样江山就没事了。杜太后崇尚黄老,以为人的道德高尚就能成最理想之事,也不想想自己儿子就算是被黄袍加身也毕竟是夺了别人的江山。以至于后来发生斧声烛影、金匮之盟这样的千古疑案。以史为鉴,有时候也许未必是好事,再比如唐朝因地方军权过大,以至于后来节度使乱国,宋朝以此为鉴,几乎不给地方以兵权,盗贼匪患四起,县衙那点治安力量根本无法保一方平安,闹的连个水泊36土匪都无法剿灭不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军队的战斗力每况愈下,成为被后世诟病最多的朝代之一。
扯这个宋朝的故事因为俺心中一直有些疑问,黄老之术真的可行?以道德约束权力的欲望真的实际吗?那么,尧的道德那么高,为啥不辅而不代?包括前两章治国之能的比拼和穷蝉去哪儿了的猜测都是来根源于这些疑问。
尧到底怎么登位的可有线索?线索,俺个人认为是有的。尧帝登位当时事件的证据和直接线索本纪里没有,即使有人提出”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太过蹊跷,但也没看见再能说出点什么一二三来,因为直接线索在五帝本纪里确实就没有。但这世界上就没有天衣无缝的东西,只要还有后续相关人物的记载,就一定存有非直接线索。要知道事件是由人发动的,即使遮掩的再严密,其事件之后人物关系的变动也能窥其一二。俺个人认为,有这么一个人很值得注意,那就是鲧。
提到鲧,又自然不得不再说下穷蝉,穷蝉其实和挚的情况有那么一丁点儿类似。那再先说下挚,俺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文字,“《帝王纪》云:“ 帝挚 之母於四人中班最在下,而 挚 於兄弟最长,得登帝位。封异母弟 放勋 为 唐侯 。 挚 在位九年,政微弱,而 唐侯 德盛,诸侯归之, 挚 服其义,乃率群臣造 唐 而致禅。 唐侯 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禅。乃封 挚 於 高辛 。”今 定州唐县 也。”这本《帝王纪》到底是什么书,俺有点发疯,搜索了半天都没个结论,只看到有帝王纪这三个字相关的有“敦煌写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考校研究”,但既然是考校,俺还是没看到原本,实在没法啊,毕竟不是专业人员,底子还是太差,抱歉抱歉。
若《帝王纪》里说帝挚后来被封于高辛是真的,那么穷蝉同样也可能不是被杀死的。然而五帝本纪里没记载穷蝉后来如何,但不管穷蝉到底结局如何,其本可继承之国确实到底是被夺走了,再者,不论知否发生了夺国之战的战争,因为武力逼迫也不一定必须战争也能夺取他的本可继承的天命,但也不能绝对的否认发生战争的可能性的存在,这事也只能成为一个疑案。
穷蝉,这名字,按现代人的感官,确实起的不算好,蝉啊,到了秋天还能鸣叫几声呢?而鲧这个名字,其谐音就要圆滑的多。
前文曾提到,鲧在尧帝时期地位是相当的高,为啥这样说,后面来分析。但鲧,在帝喾时期是主动投降的,这个应该没多么离谱,如果投降听起来不好听,那就说是主动归附的也可以。既然是只是因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