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丰氏集团】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个孩子的年纪,应该正在读初中。但是在当时,十几岁的少年们,已经拿起武器,走上战场,开始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了。
少年刘邦身上就有着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时代情怀,还有着投身权门、建功立业的野心。这么有品的小流氓,如果你愿意,也可以称他为“游侠儿”,是的,刘邦就是在那个年代很普遍的一个游侠儿,游食在外,任侠于心。
可是秦国实在太厉害了,六国终究还是没能扛得住,一一亡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这一年,秦始皇39岁,刘邦36岁,其实他俩算得上是同龄人。现在,天下是大秦的天下了。大秦厉行法治,尊崇法家。而法家却不喜欢游侠,他们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儒生和游侠都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必须严厉打压。
面对新形势,刘邦很识趣,他不再坚持走游侠之路,而是选择了向新**靠拢,在体制内抓机遇、谋发展。
刘邦一面表示拥护大秦,拥护大秦皇帝,一面又广泛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终于当上了一个秦朝的底层小吏——泗水亭长。秦制,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亭长主要负责一亭的治安工作,兼管民事,相当于现在的片警兼街道办主任。
在古代中国社会,有“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的说法,像亭长这样的小吏,就是由当地的县太爷任命的,朝廷压根不知道有这么个人。县太爷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比如征税、征徭役、维持社会稳定等等,他一定会选用当地豪强来当这个基层干部的。你让一个老实人来当,他也当不来啊,弄不好就得罪了地头蛇,那还不得被人家给打死啊!如此看来,刘邦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小混混,他在当地应该是一个颇有势力的人物!
刘邦在外闯荡多年,小伙伴们都觉得这哥们见多识广,是个有办法的人,现在又混了个亭长当当,你看,人家黑白两道都吃得开,所以一遇上什么大事小情都找他拿个主意。刘邦为人慷慨仗义,乐于助人,因为他要效仿偶像信陵君嘛,但是人家信陵君是天潢贵胄,有钱有势,自然有无数人去投奔他,你可没这个条件啊!
刘邦只好在哥们义气上做文章,慢慢地发展小弟了,这就需要很高的情商,很高的个人魅力了。不得不承认,这哥们真的很会来事,他在当地很得人心,威望很高,收获了不少死忠粉。不仅如此,他和县里的大小干部们也搞得很好很融洽,诸如萧何、曹参、任敖、夏侯婴等人,都跟他穿一条裤子。
我一直很奇怪,刘邦这个蹭吃蹭喝的家伙,怎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小弟忠心效力呢?夏侯婴被刘邦误伤,为什么宁愿自己坐牢挨打,也不愿告发他呢?刘邦的老丈人真的会看相吗,为什么宁愿得罪县太爷也要把女儿嫁给他呢?……
如果把游侠儿比作今天的古惑仔,那么刘邦就是当年的沛县扛把子。人虽粗俗,却很仗义,后来又混进了干部队伍。在当地,这哥们黑白通吃,比县太爷还罩得住。弄明白了这一点,很多疑问都豁然开朗了。
刘邦之所以能够成为刘邦,是因为他志向远大,那他有什么志向呢?当皇帝!当皇帝!当皇帝!这可就不是铜锣湾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