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鞅掌天下卫鞅秦孝公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章 秦公三年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秦孝公三年初春。

距离卫鞅被秦孝公任为客卿已经过去了一整年多。在卫鞅被任命为客卿的消息被传下来之后,整个秦国就炸了。

连官都任了,接下来可不就是要变法吗?

变法会怎么样?那不显而易见的嘛!

可是,之后的时间里,卫鞅却像是从秦国消失了一般,一点风雨也没有掀起来。

人们有时候甚至觉得卫鞅根本没来过秦国——要不是那座客卿府还在栎阳城里还存在,秦国人甚至会下意识遗忘掉卫鞅的存在。

时间长了,最后,群臣就当秦孝公许卫鞅官职是做耍子了。再也没有人去关注栎阳城内那座客卿府里的卫鞅去干什么。

那座客卿府,刚开始客流如潮,最后也冷的门可罗雀。还好卫鞅平时也乐得一片安静,也懒得去接客,这客卿府也彻底的安静了下来。

此时的卫鞅正看着手中的竹简,旁边的一个箱子,里面堆着的竹简就是他这一年多来的成果。

这是他写了一年的秦国法令,是卫鞅在精心修改秦国旧的秦法之后生成的新秦律。

旧的秦法虽然破旧,但是这毕竟是秦国的根基,只要加以适当的修改,加以强硬的执行力,它照样可以发挥它本来的作用,对于秦国也不失为一个好的过渡。

新的秦律,将以秦孝公发布的诏令的形式向秦国全国各地发布。

而这套法令的名字叫什么?

“垦令。”卫鞅扶着箱子盖答道。

这是一年多前就定好的名字,此时他毫不犹豫的答了出来。

这垦令,就是变法的开端。

秦国想要强大,当然要以农战立国。

农为一国之本,而想要发展一国之农业,首先这个国家当然需要广袤的适宜耕种的土地。

新的土地从何而来?当然需要开垦。

秦国刚刚开始变法,此时还不能过于触碰世族的土地,否则世族的反抗会直接毁掉变法。

那么土地从哪里来?从百姓开垦的荒地来。

卫鞅的想法是,先组织那些没有被世族控制的自己耕种的农民(这些人在历史研究中被称作自耕农)和一些山野游民开垦秦国山野的荒地,来增加耕种的面积——这些开垦的土地名义上归秦公管理分配,可以任秦公随便赏赐给任何人,实则耕种的时候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秦公每个年份秋收时根据既定法令收取一部分的粮食,剩下的全都归耕种的百姓……

这就是垦令的内容之一,本质就是在这些自由的农民和山野游民中间建立以君主为中心的土地国有制。在这些在秦民中间都占少数的人中间建立这样的制度,就是为了在世族领地中间实行新的田制之前做试验,为在秦国全面推行新田制开路。

而垦令的内容绝不仅仅于此,它虽然小而细碎,却涵盖了秦国的方方面面,针对的都是秦国的要害。

而说到底,垦令的核心便是两个字:农,战。

垦令以增强对秦国国民的控制为基础,推出相应的农战举措,激发百姓的农战之心,同时削弱世族对他们封地之内百姓的掌控,将秦国的国力初步激发出来。

而除去上面的内容,垦令广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