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明恶贼赵期昌张祖娥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9章 无声泪痕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文书上签字,用印后,才将手下最新公文递过去道:“看看,中军最新通告。”

赵期昌接住,很短不过三排字,讲的是军中后续补给问题。不再从卫里运粮,中左所还屯着三百石粮食,能支全军上下半月所需。

这让赵期昌皱眉,中左所五日前就被选为军粮储存点,为后续巨石山搜索行动就近补充军粮。话是这么说,实际上这批粮食是事后散伙时给大家的遣散费、幸苦费。

张茂继续说:“军粮问题,戚掌印那里也开口了。朱应奎那里为了节省额外度支,就打这批粮食的主意。至于事后的酬劳,朱应奎会在年关前给各处补上。”

赵期昌笑笑:“军令都下来了,咱这里自然没意见。不过,这朱道员的军令前后也有意思。”

张茂也是露笑轻轻颔首,打哑谜一样不说实质。赵期昌笑的是朱应奎考虑不周,在第一份军令中免去赵鼎明差事,然后发现粮食的确是个问题。又不好改口,只能将眼前的麻烦延后处理。

笑的不仅是考虑不周,包含死要面子以及笑朱应奎的军事经验不足。

因为撤军是说不准的事情,说不好明天就撤,所以杨氏母女留在军中,没有跟着赵鼎明返回卫里。

赵期昌送赵鼎明、王文泽,下山的路上,赵鼎明握着马鞭:“这场雪一下,山里的事情也就完事了。墩里那边,这个冬你想好了没有?”

为了应对钱粮不足难以开发的问题,赵期昌与山民合作一起开发。这种模式让卫里人看到一条新路子,抱怨赵期昌肥水流向外人的同时,也托赵鼎明做中介来说说。

赵期昌抿嘴摇头:“事情不好办,等撤军后,让他们来白石墩谈。反正地必须姓赵,三成租子、百亩一丁不能改。与山民一样的要求,但我还要钱粮。最多再挤出十顷地,谁给的钱粮多,地就租给谁。”

赵鼎明与王文泽相视苦笑,王文泽道:“既如此,为何早不这么办?你给山民八十顷地,怎么也能敲出千八百石来。”

赵期昌挑眉不带犹豫:“山里的人剽悍,好处给到位,这些汉子能给小弟出死力气。卫里人……心思多,不好管教。”

山里人没根基为了保住地会跟着赵期昌战斗到底,卫里人可就不一样,说不好会在关键时刻在背后捅你一刀。

更关键的是,山里人真没什么油水,赵期昌便给山里人送了一个大人情。

别忘了,这些都是隐匿的黑田,按规矩来说谁开出的就是谁的。除非赵期昌在卫衙门报备,正式落在自己名下。

黑田无税这么大的利润,赵期昌一时间也割舍不下。如果压力顶不住,他就会走最后两败俱伤的路子,在衙门里报备新田。

次日一早,中左千户所北二里,两座低矮山坡之间的山坳平坦向阳处。

这里密密麻麻布着雪盖着的土丘,是于家祖坟。

于学文、于学孝兄弟俩搀着腿脚不方便的于承庆,在几名家丁护卫下,来到祖坟西边一座坟丘前。

兄弟俩各拿着一把香,在坟地四周插着。

坐在毯子上,于承庆将竹篮中的水果盛盘装上,摆在木制墓碑前,扭头看着于学孝,笑容苦涩、悔恨。

兄弟俩插完香,跪在于承庆身后。于学孝醉态未消,闭眼时好像回到了昨夜,那荒唐的一夜。心有戚戚,真担心被严厉的三叔父发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