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夫人别打我祝从之池穗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33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军医是一个矮胖的老头, 拎着个药箱子,

骑了一头小毛驴

,看见祝从之立刻眉开眼笑起来:“好一个漂亮的娃娃, 你是哪年从军的呀, 我为何从来没见过你?”

引路的小兵调侃他:“这次是你老张看走眼了,这位可是从京里调来的主簿大人, 今日与你一同要到山里去呢!”

“哎呀, 真是失敬!”张军医象征性地拱拱手,模样却也不是十分恭敬,拍了拍自己腰间挂着的酒葫芦,“主簿大人可会饮酒?”

竟然是个酒鬼, 祝从之对醉醺醺的人没什么好感, 连连摆手说不必了。

祝从之坐在毛驴上, 成壁守在他身边,成壁只能算是个侍卫, 没有骑驴的特权,只能跟着小跑。

这一行人中除了他们三人之外, 还有五十个兵卒护送,大战刚歇,双方忙着打扫战场,清点伤员,自然不会大动干戈, 祝从之一行人在暮色中瞧瞧从靖安城东侧出城,向五十里之外的青莽山行去。

张军医一边骑着小毛驴, 一边拿着酒葫芦喝酒,祝从之的小毛驴脖子上挂着一个金灿灿的小铃铛,一边走路一边叮当作响,祝从之心里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就喜欢这种金灿灿明晃晃的东西。

一边的张军医已经喝了微醺,指着祝从之说:“你这个驴……”

祝从之登时火冒三丈:“什么?”

张军医打了个酒隔,才施施然把后半句说出来了:“你这驴不能戴铃铛,叮叮当当的,动静太大了,万一把敌人的斥候引来,我们都得死。”

虽然他说得有理,可祝从之听了却心里依旧来气,看这个老头越发的不顺眼,他顺手把毛驴脖子上的铃铛解下来,丢进了一旁的草丛里:“这下行了吧?”

张军医又喝了一口酒:“行了行了!”

远处的青莽山掩映在烟雾缭绕之中,一行人向山中行去。

过了半个时辰,有一只手缓缓捡起了在草丛里的这枚金灿灿的铃铛,他摸了摸地上的蹄印,深邃的眼睛带着淡淡的锐利。

*

太阳缓缓西沉,祝从之和张军医终于行到了青莽山山脚,这座山不高,层峦叠嶂,山路曲折回环,确实适合藏匿兵卒。

自从进山开始,祝从之就隐隐约约觉得脊背生寒,山里头太安静了,静得连鸟鸣声都没有,身边的张军医又是个靠不住的,醉醺醺地坐在驴背上,只怕一拳就能被撂倒。

他就这般忧心忡忡地走了一刻钟,前后左右都是直插霄汉的大树,这五十个人里头,只有引路的兵卒熟悉这里的环境,带着大家七拐八拐。

“还有多久能到啊?天太黑了,不如点个火把。”祝从之犹豫着说。

如今太阳已经落山了,周遭黑漆漆的一片,除了头顶的月亮带来的冷冷的微光之外,透不进半点光来。

引路的小兵回过头来耐心地说:“火烛容易生烟,且会把贼人引来,大人放心,我对这条路很熟悉,不会有事的。”

张军医似乎极轻地笑了一下:“纸上谈兵终觉浅。”这话是说给祝从之听的,虽然他不喜欢这个老头,不得不承认他说得很对,他虽然读过不少兵书,可若不来到这样的环境之中,根本不会明白兵书中的东西该如何运用。

祝从之环顾四周,怪柏峥嵘,藤蔓缠绕,在这漆黑如墨的夜里,这座死一样寂静的山林,总能让他产生些不好的联想。都怪自己幼时不好好读书,常常拿本志怪类的书偷偷看,现在祝从之脑子里都是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堂堂一个大男人,竟然怕鬼,说出去一定让人笑话。祝从之小心地打量着四周,又走出去百余步,突然变故陡生。

一支羽箭带着势如破竹之势直冲而来,走在最前面引路的士兵连痛呼都没有传出来,登时殒命,祝从之大惊失色,却见张军医立刻从马背上骨碌下来,下一秒,羽箭就从驴背上掠过,只在冷冷的月色下留下一道残影。

祝从之反应过来,立刻学着张军医地样子从驴背上滚下来,摔了一个狗啃泥也顾不得,一支羽箭就狠狠钉在他脸侧的泥土里,箭尾剧烈地颤抖着。祝从之和张军医立刻被余下四十九个兵卒护在正中。

祝从之有些慌乱地问:“怎么办?”

其中一个兵卒说:“虽然我对山里不熟,但是我隐约记得,这里离一位统领驻扎的营地不远,我们制造些大的动静来,他们定然会营救。”

听他说了这句话,祝从之才稍稍放下心来。成壁也在他身边说:“还请公子放心,有我在,不会有事的!”

此刻从树林深处,走出了五个人。

为首的一个五官深邃,鼻子高挺,分明不是汉人血统,他的眼睛像鹰一样锐利,头发上缀满了匈奴特有的装饰,他穿着骑射的服饰,居高临下的看着他们。

如果池穗在,她一定能认出来赫连颉的身份,他正是当日在于泽乡赠她匕首的人。可祝从之没有见过他,祝从之认识这个人身边的那个人,他的眼睛是浅绿色的,头发披散在肩上,这不正是那日在于泽乡里要收买池穗的那个胡人吗?

此刻竟然摇身一变来到了匈奴军中了?

他们五人手里皆拿着弓箭,看着眼前的汉人,却好像在看一群牲畜。

“我们人多!不要怕!”人群里不知道是谁喊了这么一句,“冲啊!”说着有二十多人向他们冲去,那个浅碧色眼睛的胡人冷冷一笑,从箭筒里拿出三支箭,三箭同时射出,最靠前的三个人应声而倒。

匈奴人大都人高马大,普通汉人岂能招架得住,不过几个瞬息间,这二十人皆杳无声息了。

余下几个守在祝从之身边的兵卒交换了一个眼神,压低了声音说:“二位大人向西跑,我们能拖一时是一时。”接着他又看向成壁:“大人身份贵重,劳烦你保护了!”

成壁郑重地点点头,拔出了腰间的短剑。

余下数人皆拔出兵器,向那五人冲去,张军医抬腿要跑,突然哭丧着脸说:“哪边是西啊!”进山是还能确定方位,如今根本分辨不出来了。

今晚天色大好,无风无云,冷月繁星皆一览无余,祝从之抬头看了一眼天上的北斗七星,指了一个方向:“这边!”说着率先跑了出去。他确实是纸上谈兵,文弱书生,可此时也是能发挥作用的,祝从之一边跑一边想。

还没跑出去二十米,身后的惨叫声已经听不到了,只能听见冷冷的风声,破空而来。

有人在放箭!祝从之脑子一瞬间就转了过来,可身体的反应速度却没有这么快。成壁反应得比他快上几分,可肉体凡胎到底比不上箭的速度,他只得大喊:“公子小心!”

完了完了,今天怕是要交待在这了!

突然从不远处的山上响起一阵尖锐的哨音,竟然是响箭。这支箭向祝从之直冲而来,祝从之几乎以为是射向他的,这支箭堪堪擦过他的头顶,祝从之下意识回头一看,地上躺着两支箭,一支羽箭一支是箭尾带着哨音的响箭。

响箭大多数情况是用来示警报信的,因为箭尾带着哨子,很难掌握方向。

想来竟有人用响箭击中了袭击他的羽箭,此人该是何等高超的箭术啊!祝从之来不及细想,却只见从山坡上涌出一队人来,看不清人数,只能见到周围树木剧烈摇晃,烟尘飞扬,想来是有不少人。

身后为首的那个胡人微微抬起手,身后的几人都把弓箭收了起来,他鹰一样锐利的眼睛,静静看向不远处的山坡。

山坡上站了一个人,她没有穿甲胄,身上不过是寻常人穿的深色绢袍,五官在深深的夜色里半明半昧,并不能看得一清二楚,侧身洒满了冷冷的月光。

她的手里拿着一张弓,弓如满月,正直直地指向他们,赫连颉相信,如果他再有什么动作,这个人一定将会把箭射向他。

他一眼就认出了她,就是在兵器铺子里和他有一面之缘的那个年轻人,赫连颉饶有兴趣地一笑,眼中闪烁着棋逢对手的酣畅淋漓。

战机稍纵即逝,赫连颉并不恋战,他微微一挥手,几个人飞快地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站在原地的祝从之气的跳脚:“杀了他!杀了他!”

可站在山上的那个人显然没有听见他说的话,祝从之微微眯起眼睛看过去,反应了好一会才觉得这个人看着眼熟。

干!这他奶奶的……好像是池穗?

他拉着成壁指着不远处的山丘:“你快看看,那是不是池穗?”

成壁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却见对面的山丘上已经空空荡荡,人不见了。

“刚才还在的!”祝从之抻着脖子,探头探脑地找了半天也没看见。

此时从山上跑来几个人,方才分明看见的浩大声势,满打满算下来,其实只有十来个人,为首的一个长得很壮实,声音也很洪亮:“我是铁头,两位就是新来的主簿和军医吧,何将军已经用信鸽传消息过来了。虽说现在刚打完仗,可匈奴人向来狡猾,最近山里不太平,统领让我们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