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从知否开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002章 卫父出殡,姐弟相见!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璃打理,还有三十六亩良田出息,家中虽然紧着卫秀才,但日子过得还不算差。

  一年前,为了替卫父冲喜,十八岁的卫清璃嫁了人,姓丁,名建,原是陕西华阴人士,带着双亲逃难至此,户籍落在了稻香村,佃了卫家的六亩地来种。

  可惜他父母也是个福薄的,一家人好不容易安定了下来。两个老人却因为一路积劳成疾,撒手西去。

  丁健为双亲立了坟,守了一年的孝,一直没有娶妻。

  卫清璃看他老实能干,性子憨厚淳朴,且对父母至孝,便相中了他。

  卫清璃没让丁健入赘,而是和他商定,若是日后卫允无子的话,便将二人所生的第二子过继给卫允,以继承卫家的香火。

  至于卫允,自三岁起便开始被卫父启蒙,天资颇为聪颖,六岁之时,便已经将三字文,百家姓,还有千字文,以及蒙学等启蒙书籍学完,开始学习论语。

  可惜没学多少卫父便一病不起,整日缠绵病榻,卫清璃一边要照顾父亲,一边要忙于家中产业,也没有空闲教导卫允。

  卫家所在的稻香村位于扬州西侧,距离府城有三十里的路程,村里总共有四十三户人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姓林,只有卫家和其余四户的几家是后边迁过来的。

  不过卫父有秀才的功名,又在村中开了私塾,教导村中幼童,在稻香村中倒也颇有些名望。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嘴,卫允所在的这个国度是大周,卫允所知的宋朝有些类似,皇帝姓赵,开国太祖也叫做赵匡义,都城是汴梁,也叫做汴京、东京。

  北方有契丹,西北有西夏,西南也有几个小国,也有割让了燕云十六州的石敬唐,可却没有了后周的柴式皇族,自然也就没有了那一场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时值天下大乱,诸国割据,周太祖赵匡义于河南起兵,先平定了北方,定下国号为大周,而后带领麾下将士大举南下,花费了五年多的时间才将南方平定,就在太祖皇帝整合南北之力,想要北上攻打契丹之时,却因积劳成疾,直接病倒了。

  之后的历史倒是和宋朝有些相似,太祖之弟赵光义即位,号太宗。

  皇帝也叫做官家,也同样的重文轻武,但却太祖皇帝却没有说出那一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是故大周朝的武将虽然不如文臣那般权柄重,地位却也不似宋朝那般轻贱,有贼配军之说。

  总之,这就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朝代,历史在五代十国末期的时候拐了个弯。

  当今之世,除了北边偶然有战事发生,整个大周境内,也算的上四海升平,国泰民安。

  这些东西,都是三年之前卫父平日说给卫允听的,可自从卫父重病之后,这些东西也没人说给卫允听了。

  只是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没有江湖,有没有那些个高来高去,行侠仗义的侠客,有没有那种逍遥世间,冯虚御风,朝游北海暮苍梧的仙人。

  自原身那里得来的记忆和知识,实在是有限的紧,毕竟原身只是个九岁的小孩儿罢了,一个最远只去过扬州城的小孩。

  虽也跟在卫秀才身边读了一些书,完成了启蒙,但除了启蒙的书籍之外,读的都是一些科举用的四书五经类的书籍。

  而那些个游记话本什么的,原身是半点都没有接触过的。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