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揭棺起驾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困在文章里的人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七月十八日记。】

  【主讲人:皇帝——唐仁·列侬】

  【书记员:御史——冯先生】

  在芙蓉城的皇后大道。

  仲夏时花圃里的植被翠嫩欲滴,七月十八日这个普通的日子,对唐仁来说十分特殊。

  它是唐仁的生日。

  说起来你可能不记得了,这个皇帝未满二十五岁。

  在这一天,他不光要感谢亚蒙赐来的血肉,还要立下储君,因为列侬的人均寿命很短,帝王得提前准备后事。

  你可能会奇怪。

  为什么这一天的书记员变成了冯先生。

  ——这个冯先生是谁?

  和唐仁有什么关系?

  简单介绍一下,冯先生是唐仁的御史,也是先皇的御史,跟过三个皇帝。

  今年六十六岁,难得高寿。

  全名弗拉米基尔·冯·侯赛因。

  因为名字太长,皇帝嫌麻烦,我也嫌麻烦,就叫他冯先生。

  我们这一回不说生日庆典上的事,因为皇帝根本就没操办庆典。

  也不说立下储君那些事,因为皇帝根本就没打算立储。

  ——我们只说唐仁和冯先生的事。

  在皇后大道一号街,第八门楼。

  这里是唐仁的行宫。

  在深宫大院里,唐仁和冯先生平起平坐,坐在会议桌的两端,像是审讯官和受审犯人。

  他们互相对视着,一个脱下了皇帝的冕服,一个穿着御史的官袍。

  唐仁把议案卷宗都拨弄到一边去,揉着红肿的眼睛,理着杂乱的黑发。

  冯先生一言不发,在窗外透进来的强烈阳光下,像是一尊古朴的雕塑。

  皇帝给臣子斟来茶水。

  “老冯,我有很多事情想和你说。”

  冯先生伸出手,把茶盏往皇帝面前推。

  “大不敬。”

  唐仁可没管那么多,他不在乎帝王的名号,一点都不在乎。他只担心冯先生不愿意开口说话。

  “我没下毒。真的,我不会毒死你。”

  冯先生双手合十,这小老头的脑袋往窗外一偏,来了脾气似的,对亚蒙吐出心事,也不愿意正眼去看皇帝。

  “皇帝要毒死谁,和我没有干系,皇帝会不会在茶水里下毒,也和我没有干系,皇帝说的是不是真话,和我更没有干系。”

  从唐仁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来,他愁眉苦脸,他心事重重,他看着《皇后公约》,想着自己的死期。

  还缺什么呢?

  是啊!

  还缺什么呢?

  离自己撒手人寰还缺什么呢?

  好像一切都准备好了。

  军队有将军和将坚管着,在外不受君令。

  工农有联合会管着,议会的政策要绕着他们转,容不得皇帝胡闹了,他们出了差错,前线的将士就要挨饿。

  游商有财政大臣盯着,伍德把华约的贸易友好协定都写好了,从一八八九年写到了西历一九八九零年,在这一百年里,四国的钢铁煤炭石油粮食牢牢绑在一起,几乎牢不可破。

  “伍德,伍德啊……伍德。”

  皇帝轻声念叨着这个名字,又爱又恨。

  原本他有好几条路可以选,在这场战争中,有好几条生路,好几条死路。

  现在只剩下了一条死路。

  唐仁问:“我见过许多战争机器,冯先生,这些你也会记在历史里吗?”

  冯先生摆正了脑袋,像是摆正了态度,他为皇家工作了四十多年,只这一次,他也感觉到了,皇朝到头了,他的工作也要到头了。

  冯先生问:“你说的是哪一种战争机器?”

  唐仁举着例子。

  “雏鹰强击机。”

  “不会,它是实验型机器,不是战争的主要代表,我只会记下王牌飞行员和他们的飞机。”

  “那么战车呢?”

  “这玩意太新鲜了,新得像是刚从炉火里锤炼成型的宝剑,我想起有两种车型,一种是装甲车,叫做山猫三型陆战用车,装甲在三十毫米到三十五毫米之间,工况和装甲厚度工差都挺糟糕,烧柴油,每个小时能推进四十公里。能给士兵当掩体使用。能轻松跨过壕沟,是战争杰作——

  ——至于另一种叫做猛犸象一型载炮战车,搭载双联装二十毫米机关炮,每个小时能跑三十五公里,调转炮口的速度很慢很慢,用来攻克据点里的碉堡。这两种典型的战争机器我会记在史书里,从生产到使用,从使用到养护记得一清二楚。它们杀起人来又快又狠。”

  唐仁点点头,话题回到战事本身时,他也能搭上几句,往往这个时候,他在感觉自己像个执政官,而像路人那样多余。

  他又问:“特里森老师看见这些东西的时候,他是怎么说的?”

  特里森院士是芙蓉大学的物理教授,也是一位魔术师,唐仁·列侬、索尼娅·文莱、修斯·普莱斯都是他的学生。

  冯先生与特斯森院士是老友。

  在这个时候,冯先生模仿着特里森院士的神态,大声叫骂。

  “杀千刀的!这都是什么鬼东西!我喝奶的时候小叔死在一把大砍刀下边,现在小叔的孙子得死在这些铁棺材里吗?!”

  紧接着,冯先生恢复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特里森先生就是这么说的,顺便一提,他的侄孙确实死在战场上了,不过不是因为这些战争机器,而是因为一枚榴霰弹。陛下,你见过榴霰弹吗?”

  唐仁摇摇头,别说榴霰弹,他连迫击炮都没见过。

  冯先生做着奇妙的手势,绘声绘色地形容着。

  “一颗满是铁壳破片或者碎丸的霰弹,压得紧实,从大炮的炮膛发射出去——

  ——从炮兵营地出发,火药的爆炸声能震碎炮兵的耳膜和一部分蜗骨,我不知道这个结构叫什么,但是我暂时叫它蜗骨,也就是耳朵里的一部分软组织,你能感觉到吗?能切身体会这种形容词吗?”

  唐仁接着摇摇头,别说耳蜗或什么耳朵里的软组织骨骼,他已经六个月没有生过病了,在医生悉心照料下,他用不着去读医书,没有任何常识,更不知道自己身上的零件都有什么用。

  冯先生接着说:“经过两公里的抛物线投射,这颗榴霰弹在下落过程中,里边精巧的火引装置和诱爆机关会在自然重力下达到临界值,为了追求杀伤力,它在落地之前就要爆炸。”

  唐仁问:“为什么要这么做?”

  冯先生解释道:“因为弹头落地再炸开,里边的破片霰弹有一半会打进泥巴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杀伤,它要是在空中爆开,那么弹片能呈球形炸开,原本打进泥土里的子弹,都会均匀地洒在敌人身上。”

  唐仁吞咽着唾沫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