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忽如一夜风雨骤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八十七章 釜底抽薪定乾坤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多尔衮既死,阿济格谋逆又被抓了现行,再加上济尔哈朗这个大清唯一叔王的支持,顺治于八年顺利亲政。

亲政后,顺治即按“釜底抽薪”之计施策,即便犯有谋逆大罪的阿济格父子,顺治也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议罪,将其幽禁,其子劳亲被革去王爵,降为贝子。

事实完全如顺治所料,朝政稳定后不久,济尔哈朗偕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联合上奏,追论多尔衮的罪状,削去了其爵位。

其政敌辨明了风向,纷纷出来翻案,揭发多尔衮和阿济格的大逆之罪,两白旗大臣在早已反正的苏克萨哈等撺掇下,也纷纷倒戈。

顺治借势议了阿济格的罪,再恢复两黄旗贵族的地位,提升两红旗的满达海、瓦克达、杰书、罗可铎等人,又兴罗什等五人狱,然后正式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

所有的这一切显得合情合理,又顺利成章,不过,顺治并没有就此止步,接连又处罚了刚林、巴哈纳、冷僧机、谭泰、拜尹图等,让多尔衮多年培植的势力顷刻瓦解。

阿济格却不仅没有一丝收敛,反而益加狂暴无礼,在监房内私藏大刀,暗掘地道,声称要放火烧毁监房。顺治借诸王“其悖乱已极,留之恐贻后患,当即处死”之奏,令其自尽,除宗籍,其子劳亲一同被赐死。

但是,多尔衮为清王朝所立下的不世之功也绝不是政治对手们的几条欲加之罪所能掩盖的,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子许尔安分别上疏,称颂多尔衮的功勋,被济尔哈朗骂了个狗血喷头,流放宁古塔充军。

至此,再无人敢提及,直到一百年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正式为多尔衮翻案,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 清一代对多尔衮的评价才总算有了定论。

这是后话,且不细说,单说郑成功,收编了鲁王的队伍后,所部先后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平和、漳浦、诏安、南靖等地,又有定西侯张名振等人来投,声势愈壮。

郑成功大喜,率部向清军发起了猛攻,曾一度击溃清浙江福建总督陈锦,致使陈锦手下杀了陈锦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