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山寺杏花之寻亲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认祖被拒(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一月,陈家村。
陈家村,顾名思义,除了村子里的少数几户外姓人家外,整个村子的村民无一例外都姓陈。
很明显,和大多数的村子一样,陈家村也是按照最常见的方式来命名的,例如姓氏、特产、河流、山脉,等等。
经年自然而然产生的亲情流淌在一代又一代村民们的血脉中,打断骨头连着筋。因着这个缘故,村民们大多是沾亲带故的,自然是十分的亲近。
拿陈家村村长陈继发最常说的一句话来讲,那便是大家“百十年前关起门来都是一家人”。
此外,这个村子的辈分也是一大特色。有些人哪怕是还在肚子里呢,但辈分就已经高高在上。而有些人虽然已经七老八十,但按照辈分来说也就是晚辈而已。
曾经有个小媳妇刚嫁到陈家村,不过十七八岁的年龄,结果第二天便有小孩子上门叫她姥姥,并且讨要红包。这倒也罢了,关键是还有个六十多岁、牙齿差不多都掉光了的老婆婆拉着她的手喊“妹妹”。
因为这个缘故,即便是邻里间有了小矛盾小摩擦,终究不会是不可调和的,更不会黑着脸一辈子不说话不往来。只要不是不可触碰的底线和不可原谅的原则问题,吵闹甚至是打架之后,和好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而一旦遇到诸如红白喜事之类的情况,哪怕是与主家有些龃龉的,家里也会派出代表,该出力的出力,该给礼金的给礼金,发自内心的帮衬着主人家做事,绝不会袖手旁观。
就拿上个月初五陈五叔的婆娘查五婶和二牛的婆娘杨氏之间发生的事来说,二人虽然因为查五婶爱顺人东西的“小习惯”打了一架,双方的头发都扯掉了,但前几天杨氏家嫁小姑子,查五婶一家还是来喝喜酒了的。
至于村民的先祖是哪一支,惜已无从考起。但据村子东头的陈氏祠堂里供着的族谱记载可以得知,陈家村的第一代先祖名唤陈颍宴,还是个小小的秀才身份。
按照古籍记载,陈氏这个姓“源于宛丘,望于固始,盛于颍川”。于是,因着陈家村先祖陈颍宴名字中的这个“颍”字,加上有心人一提,村民们便大多认为自己与颍川陈氏一脉是嫡亲的关系。于是,有人便起了要与颍川陈氏认亲认祖归宗的心思。
要说起颍川陈氏,那可是人人皆知的大族,诗书传家,读书人众多,即便是在朝中也是有人做大官的。
像陈家村这种无名之村自然不可与之相提并论。
所以,陈家村村民之所以自认为是源自颍川一脉而不是其他地方,自然也是这个道理。
若是能得到其承认,认祖归宗,得蒙提携一二,且不敢说将来就一定会飞黄腾达,但让陈家村多出几个读书人还是绝对有希望的。
要知道,这个村子可是好几代都不曾出过秀才了,甚至连个童生都没有,这的确是一件令人十分沮丧的事。
可是,大家都是人,都是十月怀胎生下来的,陈家村也鼓励村民将孩子送到镇上或者城里的私塾念书。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别人就能中,而陈家村就是出不了读书人。
好在到了这一代,村长陈继发家的小儿子已经过了童生试才,就等着机会下场考试,看能否更进一步。
在这个信奉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空,若是村子里能够出个举人之类的读书人,那绝对是一件大事。
名声这种事暂且不提,村子里的年轻后生嫁娶更加容易也不表,就单单是把田地投于举人老爷名下免去赋税这一宗便是人人都想的。
除了少数几户家里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地耕种的人家,现在村里人几乎都是赁村里的大地主赵老爷家的地耕种。
只是,这赵老爷不是什么良善之辈,虽未按照二八的标准收租,但也是按照三七来收的。
所以,大多数家庭劳累了一年,将租子一交后,几乎没有家庭能够吃饱穿暖,而且这还是在风调雨顺的年头。
若是遇上那天灾,例如大旱、蝗灾什么的,家庭成员饿死是常有的事,卖儿卖女也不会是传说。
且如前面所言,陈家村好几百年的历史,村民们大都沾亲带故的,即便你是举人老爷,也不好就因为乡亲投了土地就搞出什么名堂的。要知道,村里的辈分错综复杂,一个婴孩极有可能是一个成年人的“爷爷辈”。
而要找找关系,总是可以找到的。
所以不管你有多厉害,哪怕是举人老爷,只要你还在村子里居住,总不好意思去为难 “爷爷辈”的人吧?
因此,得到颍川陈氏的承认虽是第一步,但也是最最关键的一步。
陈继发作为村长,自然是当仁不让地接过了这个光荣而艰巨地任务,一心一意地筹划了起来。
要是这事真成了,他家会是第一个受益的,毕竟他的小儿子陈千帆刚刚过了童生试,就等着机会下场考取秀才呢。
于是,在与村里的耆老、精英们商议完毕后,陈继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每家每户出五十文钱,由于支付去县里找人写信、去颍川送信等所需。
当然,当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他还是推给了村里的族老们,说这是他们做下的决定。
当村民们都集中在祠堂外的大院子里时,又细细讲清了其中的厉害关系,陈继发这才吼着嗓子道:“大伙静一静,大伙静一静,听我说!”
自从听说了每家每户都要无偿交五十文钱,大伙便议论纷纷的,有支持的,自然也有反对的。而这其中,反对的要占大多数。
五十文钱看着少,但因为大伙都不富裕,节省一点,也够一家人买了粗粮吃上十来天了。
不过,大伙都知道,陈继发这人最是要面子。要是再不安静,他可真的是要发火了。而作为村长,谁惹得他不高兴了,他自然有的是方法找你麻烦。
见众人都安静下来了,陈继发这才继续大声吼道:“我知道很多人舍不得花这五十文。但是,就如你不种地,又哪来的收成呢!眼下,我们是花了五十文钱,但若是这事成了,那好处就不用我说你们也是知道的……”
哪知,他再要面子,也有不给面子的。
“好处?有没有好处我是不知道的,毕竟人家认不认还两说。但是,坏处却是马上就有的,那就是要交五十文钱。村长,你真以为大伙都跟你家似的,掏五十文出来眼睛都不眨一下的。”
那出言反对的妇人双手叉腰,鼻孔朝天,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