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鞅掌天下卫鞅秦孝公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7章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法古有错!

这对于在场的群臣不异于一道惊雷。

他们都是遵循着过去的法度走过来的,而且,效法先贤,在当今的天下中间,已经成了为臣治民的准则。

只有效法先贤才能得王道霸业,这一点已经深深的烙在了这些臣子的心里……

现在,卫鞅竟然反过来和他们说:法古有错!循礼有邪!

这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不,这简直不可思议!

现场渐渐的响起了窃窃私语的声音。群臣中间已经有人对卫鞅的话开始不满,并且大声的对卫鞅放话了:

“客卿此话怎讲?如果法古有错,那先贤的意义是什么?那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礼制又有什么意义?客卿既然认为法古有错,那客卿能说出来为什么法古有错吗?亦或是说,客卿两片嘴皮子一碰,便能小看上古先贤?”

为什么?为什么法古有错?

这一点在场没有任何人比卫鞅更清楚更明白了,他少时在卫国的时候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由卫入魏又入秦,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去思考这个问题,他也一直在想……

法,也是从过去来的。郑国的子产铸造刑鼎,标志着这片天下中间第一部成文法的诞生——法,也是需要借鉴过去的,对过去不引以为鉴,如何开眼将来?

但是,过去和现在,真的是一个天下吗?

卫鞅的回答:不是!

既然不是一个天下,那又怎么能沿袭同一套法度?

“你问我为什么吗?”

卫鞅的嘴角泛起一丝笑意,这是他在这秦国的朝堂上第一次发自真心的笑了。

这个答案,他准备了好多年,而现在,他要讲给这些人听——讲给这些对法度一无所知的人好好听听!

然后,卫鞅的声音就猛的在这朝堂中间爆发开来:

“那卫鞅敢问诸位,前世各朝的教化都不相同,我们要法哪朝的旧制?就算是每朝内也不只有一个帝王,每个帝王在任期间的礼法都不一样,我们要循哪个帝王留下来的礼法?”

“这……”

在场的群臣都为之一愣。

是啊,先贤那么多,他们要法谁的古?

谁也没说过啊!

而杜挚却和这些人不一样,他能答出这个问题,且对他所认为的答案深信不疑。

他望向他的老师甘龙,他觉得老师明明是可以回答出这个问题的,此时却是坐在那里一声不吭,眉头紧锁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杜挚认为,此时的自己应该为老师表达出来那份意思。他看着卫鞅,理所当然的说出了那份答案:

“当然是法文王之法,效穆公之治!不然你以为是法什么古!”

可是卫鞅根本没有在乎他这句话。卫鞅在意的,从来不是你法什么古,而是他要变什么法——在变法面前,不管是什么“古”,只要阻碍了国家的强大,都要一并变之,这,才是变法!

卫鞅接着说着:“伏羲神农的时候,对百姓只教化而不杀戮;而到了黄帝、尧舜之时,对百姓刑最高至死,而不株连妻儿,这时的教化简陋而明了,完全可以驾驭当时的百姓,巩固他们的政治——到了周文王周武王的时候——而到既然你说到文王,那个时候,文王还没有被尊为圣贤……”

“那么,文王主政的时候,他们当时口中的圣贤是谁?”

卫鞅看着杜挚,悠悠的问着。

杜挚觉得这种问题简直不可理喻,索性闭住嘴什么也不说。

你还不知道那几位圣贤是谁吗?

杜挚赌气的想着。

卫鞅见杜挚这个样子,也不等杜挚给他答案,直接说着:

“自然,是伏羲,是神农,是黄帝,是尧舜,是前朝的那些圣贤……而周文王周武王又效法了前代哪位圣贤?”

杜挚只觉一阵语塞,但很快又缓了过来,强自说着:“文王武王,他们自己就是圣贤,又何必去效法前贤?我们当今这些人,都是一些庸人,才能不及前贤之万一,又怎能违背前贤的教诲,更法而治!”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