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贞观求生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侯爷,新生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贞观二年,九月下旬,天气晴朗,偏热。

  一大早,熙熙攘攘的朱雀大街上已人来人往。两个少年郎并肩而行,小点的那个跟没见过世面似的,左看看,右摸摸。好在路边商贩看那少年衣着华贵,定是大户人家,没有做声,任由那少年摆弄。

  “好啦!还要去看进度呢!快走。”说着拉着那个少年往城门的方向走。

  “本…我这不是第一次出来嘛,好奇了些。”说着那少年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俩人出了城门,一路往东,往灞桥前行。

  俩人站在灞桥边放眼望去,渭河以南连绵的良田,这些是别的地方的流民因干旱逃难到这里之后开垦出的田。这些流民有的在这种田,有的被程家的酒楼收下,做些打杂的活。更多的难民被格物司收留,在这渭水河边建房子。

  一个人每工作一日,便可领到两个个竹条子。条子两指长,一指宽,上印“两个馒头”四个字。

  自从上次李世民觉得李安适跟程家合伙的酒楼生意兴隆,赚钱也多,就把赈济灾民的事交给了李安适,用李世民的说法是“你钱又多,人又聪明,当然是你去啦,别看朕,朕的国库空虚巴拉巴拉……”,没办法,李安适只好让程咬金联系岭南的越国公冯盎,说要跟他做一笔生意。

  冯盎对于鬼谷传人的话还是很感兴趣的,派来他的儿子冯威跟李安适密谈了一上午,没人知道他们在里面谈了什么,不过没几天,长安城里开了一家茶楼,牌匾上只有一个字,“雅”,据说,是当今陛下亲笔写下的。茶楼里面只买茶,新茶。以长相漂亮的侍女奉茶,动作优雅大方,茶叶用沸水冲泡,茶汤颜色透亮,入口先苦后甜,比煮茶更有滋味。

  一时间无数文人骚客蜂拥而入,品着茶,吟着诗,颇有雅致之意。

  “那茶楼的收益,你一文不取?”

  “茶楼的收益五层给了冯盎,五层给了陛下用于换取那个牌匾。我只要粮。”李安适解答着李承乾的疑惑。

  程处亮见李安适做生意没带上自己,颇为气愤。李安适便跟他合开了几家馒头店,作为赔礼。

  冯盎的粮来的颇为及时。难民给李安适打工,酬劳是每天都能领到条子,再用条子去馒头店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