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长河魂卢作孚蒙淑仪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动手中报纸,愤怒道:“小日本向我东北进攻了!”

张澍霖、钱景华大惊。

卢作孚愤然,胸脯大幅起落,这是他早就预料迟早要发生的事情,不想这么快就来了。他拿过报纸看,“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军大举入侵”、“悍然发动全面侵略战争”、“我二十九军冯治安部奋起抵抗”、“我军在卢沟桥一带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等标题跃入眼帘,二目喷火:

“我就晓得这日本鬼子没安好心,开先是搞经济侵略,现在竟向我泱泱大国宣战了。来嘛,我中国人是不可欺的!”

朱正汉骂道:“狗日的日本鬼子,我中国地广人众,一人吐汃口水也淹死他龟儿子!”

张澍霖浑身痉挛:“小日本太霸道了!”

钱景华怒道:“坏,太坏,欺人太甚……”

卢作孚未能去成欧洲。

悲愤不已的他毅然放弃了渴盼已久的欧洲之行,留在了国内,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国民政府制定了坚决抗日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表了抗战宣言,要求全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国共两党亲密合作,驱逐日寇出中国!国共两党终于团结抗日,卢作孚热烈拥护,在抗日救亡旗帜下,勇敢地行动起来。

有人担心民生公司的前途了,认为,国家对外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生命就结束了。卢作孚的想法却相反,他想的不是一个实业的得失,而是国家之兴亡。认为,国家对外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早在抗战爆发前四年,在民生公司纪念“九.一八”事变两周年的大会上,他就对民生公司全体员工提出了要求:应作义勇军的预备,训练成军人的身手;应作国家总动员的准备,调查一切人畜物资的力量;应作牺牲的准备,于值得牺牲时不惜牺牲;应作有血性有肝胆的男儿,对于我们与群众议定的合约信条及一切议案,努力去做。

这时候,他接到国民政府通知,要他赶到南京帮助政府草拟抗日战争总动员计划。他毫不犹豫地接受,立即去了南京。到达南京后,他电告民生公司全体职工:“民生公司应该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

令卢作孚没有想到的是,国难、家祸竟一齐向他袭来。

7月21日,他无比敬重、爱戴的母亲突发脑溢血昏迷了。接到电报后,他十分焦急,真想立即飞回到慈母身边。但他没有走,草拟抗日战争总动员计划的工作正在夜以继日进行,上海的紧张局面必须对付。只得强抑心中忧伤、痛苦,留在南京工作。每天通过电报了解母亲病情、指点抢救办法。他委派了重庆的两位医生去北碚抢救母亲,又买了急救药品从上海寄去。

北碚平民公园里,草木葳蕤。卢作孚的母亲坚持要带放假归来的孙儿女们到这公园游玩。卢作孚的哥哥卢志林就陪了她来。卢作孚那18岁的长子卢国维、16岁的大女儿卢国懿、14岁的二儿子卢国纪、10岁的二女儿卢国仪和6岁的幺儿卢国纶都跟了来。

从卢志林家来公园的路上,老少几个下了两百多步的石级,走过“会龙桥”,渡过“会龙溪”,登上数十步石阶,穿过热闹的市场,又沿了体育场边的小径走一阵,才进得公园大门。进门后,有蜿蜒的石梯道通火焰山,路不算短,而缠小脚的卢母兴致极高,竟然带领大家登上山去。看见那用常青树做的“迷宫”时,老人咧嘴笑,跟孙儿女们去走“迷宫”,终于走出来时,老人嘿嘿笑,说,国懿,奶奶带你们去看看动物。孙儿女们好高兴,跟奶奶去看了红楼那边的豹窟和黑熊。老人很兴奋,滔滔不绝,说公园的来历、公园的趣事,言语中流露出对儿子卢作孚建设北碚、修建公园的赞许。老少几个人沿了公园那条“之字路”走,就看见了朱漆圆柱、琉璃碧瓦的那座两层亭阁。老人快步走到亭子跟前,看着那题写有“慈寿阁”三个字的匾额,欣慰地笑。卢志林和孩子们都笑,希望老人长寿。

老人跟晚辈们转游了平民公园,回到大儿子卢志林家里。食欲很好,红光满面,格外健谈。一家人都好高兴。次日下午,卢国纶迈小腿跨进老人卧室门槛,喊着,奶奶,带我出去耍……见老人歪倒在屋里的木盆里不理他。奶奶,奶奶!带我出去耍!过去推奶奶。奶奶依旧不理他。他吓着了,才出去喊大人。卢志林夫妇等人赶紧进屋来,才发现老人呼吸微弱,已经不省人事。经过三天三夜抢救,老人一直未有醒过来,终于7月25日5时离撒手人寰。晚辈们悲憾万分。

得知母亲去世的噩耗,卢作孚放下手里工作,于7月26日从上海飞回重庆,立即乘坐专等他的轮船赶往北碚。

母亲的遗体放置在灵堂里,燃烧的香蜡烟云飘袅。老人善终,走得安详,她是再次看了公园那“慈寿阁”之后带着满足走的。卢作孚跪到母亲遗体前,抚摸慈母失声痛哭:

“妈,儿子不孝,没有照护好你。妈,你走时也没能跟儿子说句话啊!……”

一屋的家人都失声痛哭。

深夜,卢作孚与兄弟们商量治丧事宜,考虑到国难当头,一切仪式从间,决定次日上午含殓入棺,下午出葬。7月29日晚上家祭,30日在北碚兼善餐厅举行悼念仪式。

老人的墓地选在北碚青木关公路左边的小山丘上,此地离北碚市区约5公里,名“雨台山”。出殡时,送葬的人除亲属和事业团体外,北碚民众自动加入送葬行列者众,总计约千余人。家祭时,卢作孚泣不成声读了他含泪写的《显妣事略》,历诉母亲含辛茹苦之一生,全家老少无不悲痛欲绝。

北碚的《嘉陵江日报》做了报道,“卢母昨安葬”、“仪宜古式不事铺张”、“全市为悲哀气氛所笼罩”云云。其中一篇“雨台山前起佳城”的专文写道:“至北碚市街,各团体迎上,途径各户,馨香礼拜;未经各路,所备香烛,尚未获礼拜为恨。卢母平时为人景仰可知。卢母地下长眠,诸嗣为国效力,将来山河灿烂,民族繁荣兹长,信必含笑九泉也。”黄炎培、刘湘、宋子文、杨森、陈光甫、邹秉文、邓汉祥等人发来唁电。黄炎培的唁电道:“惊悉太夫人弃养,不胜哀怛,惟冀为国节哀。”刘湘的唁电道:“藉惜太夫人在家仙逝,曷胜悲悼。尚冀勉抑哀思,为国自爱,是所且盼。”

是时,华北战事危急,上海局势紧张。卢作孚于开完追悼会的当天,即离别家人飞返南京,投入抗战。8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上海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投入了英勇悲壮的战斗。卢作孚冒险奔赴上海,与张澍霖、刘航琛一起,多次跟负责厂矿内迁的林继庸商洽内迁厂矿入川设厂事宜。此

(本章未完,请翻页)